东北网12月30日讯 “可算有人管管这些破车了,一停就是好几年,这些‘僵尸车’完全就是摆在城市街面上的大垃圾。”市民张先生气愤地说。
12月24日,本网对市公安交管局、市城管委将对“僵尸车”展开治理一事进行报道。从2016年1月1日开始,两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对违法占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及居住小区的“僵尸车”进行清理整顿,对存在交通违法行为的车辆依法严查严处。为此,本报开通举报专线,收集“僵尸车”位置信息。
报道刊发后,市民们的反响如何?“僵尸车”的重灾区又在哪里?

市民点赞执法部门“打僵尸”
一提到“僵尸车”,很多市民恨得牙根痒痒,觉得这么好的城市环境,全被它们毁了,所以对执法部门清理整顿“僵尸车”的决定,纷纷拍手称赞。
“我家住在格林小镇二期,A09楼下车位停了两台破‘僵尸车’,一台红色的、一台蓝色的,少说有两年了。本来车位就紧张,这俩车好像没人管了,希望执法部门能够清理一下,我们给行动点赞。”一位女士说。
24日一上午,记者就接到40余个关于“僵尸车”的举报电话,有很多市民一次就说出好几辆车。大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把碍眼的“僵尸车”清走。
“城市的管理离不开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和决心,这次行动,就是我们市民与执法部门的一种默契配合。如果我们举报的车,都能由执法部门清走,那一定会得到市民的认可。如果以后其他执法部门都能效仿,相信各项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会更高。”市民王先生说。
萨尔图居民举报“僵尸”最热心
为了方便对“僵尸车”的执法检查,记者对市民的40个举报电话进行了整理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僵尸车”数量和举报人最多的是萨尔图区,共计14位居民举报,其次是让胡路区10位居民举报、高新区9位、龙凤区4位和红岗区3位。
这些“僵尸车”里,哪种车型比较多呢?
据统计,面包“僵尸”最多,共13辆。其次是厢货“僵尸”,共8辆。其余的有大货车、小轿车和大客车。
记者发现,“僵尸车”非常分散,但多在居民小区里。按照居住区划分,东风新村、万宝小区、湖滨教师花园的“僵尸”密度最大,分别有5人、3人、3人举报。

细数“僵尸车”招人恨的N宗罪
“僵尸车”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占用车位资源、阻塞小区消防通道,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招人恨的地方呢?
总结举报人的态度,“僵尸车”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存在安全隐患、污染环境也是大家反映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一位资深汽车修理工告诉记者,车辆长期停放,各种管线老化,会导致汽油、机油泄漏,挥发到空气中成为油气,危害人体健康,给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僵尸车”长期露天停放,每天受到阳光直射,夏季很容易自燃。
不少“僵尸车”常常成为小偷的目标,车内零部件被偷空,线路零乱也是车辆自燃的一大原因。
一些“僵尸车”身上被糊满着各式各样的小广告,这些广告往往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发布,内容虚假或违法,“僵尸车”却成了这些虚假广告的宣传板。
另外,一些破损不堪的“僵尸车”成了孩子的玩具,从车窗爬进爬出,其间很可能发生危险。
五类“僵尸车”将会受到查处
可能很多人都在纳闷,执法部门究竟要如何治理“僵尸车”呢?哪些“僵尸车”会受到查处呢?
据了解,第一类是涉牌车辆,使用“租赁”“婚庆”“售卖”等广告牌遮挡车辆号码的僵尸车。
针对这样的车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故意遮挡机动车号牌处200元罚款,驾驶证记12分。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的“僵尸车”,予以收缴扣留,处违法人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使用其他车辆机动车号牌的,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并处违法人5000元罚款,驾驶证记12分。
第二类是私自改装的“僵尸车”。责令违法人恢复原状,并处500元罚款。
第三类是使用车体进行广告宣传的报废车辆。对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依法收缴,强制报废。
第四类是违停车辆。将不按临时停车规定停放的车辆拖移至指定地点停放,并对违法人处以100元罚款。
第五类是逾期未参加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未悬挂机动车号牌、具有被盗抢嫌疑的“僵尸车”,将由公安机关拖移至指定停车场,依法对责任人严厉处罚。
举报热线:465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