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月13日讯 在北大荒版画史和黑龙江日报报史上,版画家韩承霖是特别值得记住、值得书写的一个人。他曾是黑龙江日报社美术组组长,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的中坚力量。这位早熟的、多产的、自学成才的美术家,在短短的43年生命历程中,留下了大量版画作品,被各大美术馆收藏。画家本人虽然故去了,但他的艺术生命却在作品中得以延续。
43岁的生命熠熠闪光
韩承霖1935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在初中时就酷爱绘画。15岁参军后,在部队文工团开始学习创作。1951年他的处女作漫画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激励他选定了致力于美术创作的道路。上世纪50年代初,在开发北大荒的农垦建设中,垦区的广阔沃野和火热的斗争生活,奠定了他坚实的生活基础,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的第一幅宣传画《女拖拉机手》1954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封面上。此后,宣传画《农业是基础,各行各业都来支援农业》等陆续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1961年,韩承霖调入黑龙江日报社,历任美术编辑、美术组组长,期间,在繁忙紧张的新闻美术工作中,始终勤奋练笔,坚持业余创作,刻苦钻研艺术理论,成为能画能文、掌握多种绘画形式,造诣高深的多面手。
韩承霖用他多彩的画笔,表达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创作并发表了宣传画、版画、速写、素描、插图等一千余幅。他的插图、宣传画,才思机敏、功力丰实;他的许多工农业、社会生活速写作品,手法多样、形象生动;他的水彩画朴实明快、亲切感人;他的版画创作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着北国泥土的芳香。仅1976年至1977年初,他就创作了油印套色木刻《油海麦浪》、《早春》等版画5幅,完成了《巨大的鞭策》素描一幅,是位少有的早熟多产画家。他常说,“一个艺术家没有了创作灵感,他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一心搞创作刻苦钻研
韩承霖创作的热情、工作的刻苦,让那些曾与他一起共事过的人感动不已。虽然他已经故去多年,但当年的老同事提起他都赞不绝口,人好、敬业,是大家对他一致的评价。“工作中,他很少闲聊,大都是在交流业务,彼此分享一些创作上的想法。有时候跟他说说话,他就走神了,说那幅作品该怎样怎样,思绪完全沉浸在创作中。他就像书呆子似的,很努力,一心一意想创作,没白没黑地闷头干活。”黑龙江日报老摄影记者万继耀回忆说。“那个年代,艺术工作者搞创作都要深入基层找素材,经常下乡,没有车,都是徒步去,比较艰苦。你看看韩承霖的作品,就知道他的足迹遍布各地。而他作品集中收录的仅仅是一小部分。”
曾在黑龙江日报资料室工作过的吕荣说:“韩承霖为人低调,实干,有内秀,业务上特别爱钻研,很少在家,都是下去搞题材。他创作时打完初稿,就经常找同事探讨,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后来他在版画方面小有名气,但依旧谦虚好学。他在屋里又画又刻的,弄得很埋汰,他自己也是不修边幅。但是,他才气过人,妻子是个漂亮的大学生。我们经常调侃,‘你妻子怎么能爱上你呢?’他创作热情高,作品产量大,文革期间,有人嫉妒,写大字报反映他的作品‘封资修’,他当时一下就上火了,嘴角都起泡了。”
英年早逝令人倍感痛惜
韩承霖刻苦创作、工作执著,但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谁也没想到他后来身体突然就不行了。韩承霖去世时才43岁,留下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这是家人心中永远的痛。
大儿子韩墨说,父亲患的是淋巴癌,走得很快,那一年,他才11岁,弟弟韩泉只有9岁。韩承霖给两个儿子取名也颇有深意,“墨”代表黑土,“泉”代表白水,他是希望儿子能像黑土一样朴实,像白水一样清澈。韩墨记得,父亲重病治疗时,每次去探望,他总是嘱咐孩子要做个朴实有用的人,希望他们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好好学习。
父子相伴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父亲坚持梦想、执著于追求的精神,却深深烙印在两个儿子心中。“父亲搞绘画创作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一直坚持学习,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创作上,不但为报社完成大量插图工作,还创作了大量版画,参加全国美展。印象中,父亲总是在忙,下班后,他回家吃完饭,又回到办公室搞创作。我父亲搞绘画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一直坚持学习,非常谦虚。当时省内有学习班,他去了,授课老师一脸无奈地说,‘韩老师,您跑来干吗?’父亲就是珍惜一切能够学习提高的机会,虽然他当时在版画创作上已经很有名气。”韩墨说。
韩承霖英年早逝,让艺术界倍感心痛。北大荒版画学派创始人之一、著名版画艺术家晁楣曾遗憾地说:“我和韩承霖是通过作品相识的,近20年的交往,我们的友谊也是通过作品不断加深的,我几乎熟悉他每一件版画作品的孕育和诞生的过程。尽管他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精美的作品,他总是不无遗憾地敏感到它的不足,尽管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却从未察觉到他有过沾沾自喜之感。韩承霖具有既可怀大又可汲深的艺术家的可贵品质。他因病离世时年仅43岁,十年动乱又几乎夺去了他整整十年的宝贵时间。他是在祖国文艺的春天真正到来之时离去的。在他病重弥留之际,仍在惦记着如何完成他的新的宏伟创作计划。以他的年岁而论,他正处在艺术生活历程中的黄金时代,人们不能不为他的过早离世而倍感痛惜,他本来也有能够有更为辉煌的成就的。”对他的怀念从未停歇
在多年的报刊美术编辑和创作实践中,韩承霖在宣传画、水彩画、文学插图等多方面都有颇深的造诣,尤其是在版画创作方面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韩承霖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曾以转业军人的身份参加了黑龙江军垦建设,后来他调离农场从事报刊美术编辑工作。由于他和后来的北大荒版画作者有着大致相同的经历、感受、气质、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所以人们总是把他看做是北大荒版画学派的一员。他又没有受到当时北大荒版画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制约,他的版画创作题材涵括了农业、工业、林业、部队和少数民族等。“早在北大荒版画比较单一的趋向于油印套色木刻风景的开创时期,他就同时尝试采用石版版画和水印木刻等手段创作了一些以人物为主题的作品,这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文艺界,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晁楣对韩承霖在版画方面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
作为艺术家,韩承霖是成功的,他的作品得到业界的认可,而且,对于他的怀念从未停歇。1978年去世后,1986年,黑龙江日报社、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黑龙江省报刊美术学会、黑龙江省美术馆联合举办了他的遗作展;在他离开后的10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韩承霖画集》;在黑龙江日报报庆70周年之际,我们还愿意再次翻看他的画集,感受那浓烈的黑土地的淳朴气息,画面人物依然栩栩如生,那些过往的生活迎面扑来;我们还愿意再听听他的故事,一代老报人奋进的一生,43岁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