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1日讯 每年哈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会针对哈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建言献策。近两年,哈尔滨的交通拥堵程度加剧,特殊天气时,甚至成为全国交通最为拥堵的城市。哈市人大代表孙玉庆提出,要想解决哈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打通断头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合乘减少私家车出行,此外,政府还应适时出台限行或限购政策。
机动车总量增长过快加剧交通拥堵
孙玉庆说,目前,从交通流量来看,哈市早晚高峰时段,西南二环、内环西路、中山路、红军街、霁虹桥、文昌高架桥、哈站广场等跨区联络道路和轴线道路交通拥堵;上下学时段,一曼街、花园街、大成街、海城街、和兴路等重点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平峰时段,道里区田地街、石头道街、尚志大街、上海路,道外区南极街,南岗区火车站区域、邮政街、民益街、博物馆环岛、东大直街,香坊区乐松广场等商圈或客流集散地交通压力较大。
而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哈市机动车总量增长过快,机动车及驾驶人年增长率达15%左右,加剧了“人、车、路”的供需矛盾,导致了主城区交通拥堵、停车供需失衡等突出问题。另外,城市布局及路网结构不尽合理,道里、道外、南岗、香坊4个中心城区,区域开发过度且功能过于集中,吸引了大量人流、车流聚集,多数道路交通超饱和,交通压力严重;受内河与铁路分隔影响,路网格局总体上不连贯、不畅通,“断头路”、“瓶颈路”较多。公共交通分担率较低,公共交通结构形式单一,目前仅常规公交充当运输主力,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和规模落后于同类大城市。
倡导合乘减少私家车出行
孙玉庆建议,哈市应科学规划“大路网”格局,对十年前制定的“两轴四环十射”路网格局规划进行修订,根据城市规模现状及交通布局,调整轴线对称式路网格局为多轴线路网格局,即形成“四横四纵四环”主城区路网格局,以四横四纵8条主干道将城区划分为25个区块,以4个环路和市区高架路作为区块之间的快速联络线,完善环路高架体系,增加环路之间的联络道路,发挥路网的整体功能。
另外还要改善路网通行环境,打通断头路,提高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如实施打通哈药路至文政街、森林街至南勋街,修建林兴路至苗圃街下穿地道,续建八区地道桥至北环路等建设工程;改造卡脖路,消除交通瓶颈,如实施削减征仪路中间隔离绿地、兆麟街(经纬街至田地街、石头道街至森林街)隔离绿地、文府街隔离绿地、哈平路(花卉市场至乐松广场)隔离绿地、改造东直路家乐福路段等建设工程;拓宽狭窄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如实施安宁街、宏图街、通达街、和兴三道街、和兴十一道街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倡导合乘减少私家车出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购置通勤车,商场、超市配备班车,学校、幼儿园配备校车、送子车,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政府应适时出台限行或限购措施
孙玉庆建议,还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出台有利于公交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公交发展资金投入,优化公交线网,推进快速公交系统( BR T)建设,以中心城区为重点,依托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网、公交专用道、大容量快速公交和常规地面公交线路,完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地面公交的中心站和首末站三级换乘体系,构建快速公交网络。
另外,逐步外迁中心城区交通吸引源,政府应该制定哈市外迁中心城区内批发市场、物流集散地、大型教育医疗单位规划,力争在短期内将市区内大型批发市场、物流集散地全部外迁至三环以外;强化群力新区、松北新区已经建成的大型教育医疗单位功能,逐步实现大型教育医疗机构外迁。
今年,地铁2号线、3号线、地下管廊、哈站改造等大型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交通影响范围波及霁虹桥、经纬街、中山路、红旗大街、北环路等20余条主干街路,严重削弱了哈市路网正常通行能力,针对上述情况,政府应适时出台限行或限购措施,调控路网交通流量,保障哈市交通能够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