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龙江大小事
搜 索
[编辑推荐]“大寒”伴着大冷降临黑龙江 全国开启冰河模式
2016-01-21 09:31:2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1日讯 20日,记者从黑龙江气象台获悉,“大寒”带着升级版的冷空气降临黑龙江,预计23日之前,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天气寒冷,大兴安岭的最低气温将达到-(38-40)℃。天寒地冻,疾病多发,提醒公众注意保暖。

  据黑龙江省气象台数据显示:20日5时,大兴安岭呼中区最低气温降到-42.3℃,北极漠河的最低温度为-41.2℃。与19日相比,均下降了4℃左右。黑龙江省气象台预计,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降温幅度在4-6℃之间,虽然气温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但这股冷空气实力强劲、耐力持久,加之前期的基数较低,所以一些地方气温将会接近历史同期的最低值。预计,20-23日黑龙江省大部地区气温持续下降,最高气温在-15℃以下,最低气温在-30℃以下。23日各地气温达到最低:最低气温南部大部地区为-(32~34)℃,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山区可达-(35~40)℃;最高气温南部地区为-(18~22)℃,北部地区-(22~25)℃。【详细

  寒冬哈尔滨"冷公交"车窗结霜

24路公交车玻璃上结出的冰霜。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哈尔滨市持续降温,最低气温维持在-30℃左右,这样的寒冷天气,冰城的一些“冷公交”由于车体陈旧封闭不严,加之暖风不供热,让市民的出行变得“雪上加霜”。【详细

  【全国大部开启冰河模式】

  本周,北方寒冷更甚,南方雨转雪

  目前,西伯利亚正有一股霸王级的寒潮蓄势待发,将在本周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受其影响,南方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其中贵州、湖南有冻雨,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暴雪;同时强冷空气将给中东部大部地区带来6-8℃的降温,局地降幅达10-14℃,安徽南部和浙江中部等地最低气温可能逼近1月历史极值。24日春运即将开始,公众需注意防范雨雪降温天气对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

  20-23日南方迎大范围雨雪,部分地区大到暴雪。

  20日傍晚开始,在冷空气先头部队的影响下,南方拉开降水序幕。随着21日强冷空气的大举南下,多地将出现雨转雪过程。中央气象台预计,20日至23日,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将出现雨雪天气过程,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有10~25毫米,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福建北部、浙江等地30~50毫米。其中,湖北、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将出现小到中雨转大到暴雪,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暴雪,过程累计降雪量有5~15毫米,浙江中北部局地达20毫米;湖南、贵州的部分地区21日至22日将出现冻雨天气;上述地区主要雨雪时段在20夜间至22日白天,积雪深度可达5~10厘米,部分地区15~20厘米。

  27日前后,华南、江南等地又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天气,但无明显冰冻天气。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关注和建议】

  近年最强寒潮天气过程将带来大范围降温大风和降水等恶劣天气,具有降温幅度大、最低气温低,请网友们迅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1.天气寒冷,注意防寒保暖,适时采取防寒救助措施。

  2.冰冻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

  3.越冬作物、热带果树、畜牧及水产养殖业需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4.通信部门需做好结冰的预防工作。

  【大寒时节 防寒保暖护好5部位】

  建议出门可戴帽子、戴围巾并穿立领装,给头颈部保暖不仅能挡住寒风,也能防止头颈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感冒、头痛、颈椎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晚上最好不要洗头,洗完头也应立刻用毛巾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鼻子

  随着天气寒冷,鼻炎高发成为很多人的困扰。此时,不妨试试“以寒制寒”,每天早上起床后和出门前都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能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对缓解鼻塞、打喷嚏等症状有帮助。同时早晚用冷水洗脸,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好方法。

  腰背部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肾脏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腰部与背部相连,后背是人体“督脉”循行之处,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女性腰部受寒直接关系到卵巢和子宫的机能能否正常运行。老人若长期腰背部不注意保暖,使腰背部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

  建议在天气好的时候,可经常背对太阳而晒,身体吸收到的阳气能最快运送到全身,全身都会舒适通达。若是天气不好,也可在室内双手搓腰至发热,能促进腰背部血液循环,有强壮腰肾的功效。

  腹部

  中医有云“背为阳,腹为阴”,腹部阳气最少易让寒气入侵,也就容易受凉。一旦腹部受凉,会引起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女性易出现痛经、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等宫寒症状。

  此外,肚脐位于腹部,对外部刺激最敏感,是万万不能受寒的。如果在室内衣着不多的时候,也可以多穿一件背心保暖。还可以多按摩腹部来提高人体自身的驱寒能力,或用暖水袋外敷腹部以驱寒、固气、通阳。

  四肢

  冬季不少人都受手脚冰凉的困扰,不少女孩子更是恨不得整天抱着热水袋暖手暖脚。尤其是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御寒能力弱,但同时足部又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分布很多重要穴位,如果受寒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使全身都受到影响。

  因此,出门最好戴着手套,在室内手觉得冷了应多搓搓手,揉按手指和手掌的穴位如劳宫穴,可获得防寒、疏通经络的功效。在脚部保暖方面,除了白天穿好保暖的鞋袜外,应多活动,行走是足部保暖的最佳办法;晚上睡前半小时可用热水或中药沐足方泡脚,每次泡20-30分钟最佳,泡脚后可用手按摩脚趾和脚掌心2-3分钟,也能有效驱寒。

  新闻来源:东北网、中国网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