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2582.8亿元民生投入 铺就龙江民生画卷幸福底色
2016-01-25 10:32:3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苏强 王学智 姜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25日讯 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百姓关心的2015“民生蛋糕”缩小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来自省财政厅的一组数据就是最好的佐证:2015年,我省用于民生投入2582.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4.2%,同比提高了3.6个百分点。

  沉甸甸的“民生”二字后面,隐藏的是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提升和分享改革红利的渴求。在2015年,尽管我省财政出现较大减支,但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民生冷暖挂在心头,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把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向困难群众倾斜。这一年,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彰显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重中之重的责任意识和执政理念。虽是隆冬时节,龙江大地上却是暖意融融,就业、医疗、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一项项惠民实事的“落地生根”,温暖了龙江百姓的心。

 

  “真金白银”政策扶持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释放龙江发展优势和潜力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这一年的关键词。“双创时代”的到来让创客们迎来最好的时代。在我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孵化园、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中,有一大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杨晓明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4年7月,杨晓明和其他三名合伙人成立了哈尔滨草履虫公司,以数据分析与管理为目标,帮助顾客直观地了解市场动态。杨晓明告诉记者,公司进入发展期后,资金短缺成了他们创业道上的“拦路虎”。

  正在杨晓明创业团队一筹莫展之际,2015年5月,我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出台,决定省级财政投入2亿元新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低费率担保;每年安排1亿元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对创业大学生舍得下本钱”,这样“真金白银”的创业扶持政策出台后,杨晓明心里敞亮了许多,他的团队成功拿到黑龙江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网提供的贷款,整个过程顺利得让杨晓明惊喜:“流程很简单,从递交材料、审核到贷款入账不到20天。”据统计,从8月5日首批贷款发放,到9月28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已有100位“杨晓明”拿到了黑龙江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我省不仅一向重视就业工作,更认识到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仅能够挖掘释放龙江发展优势和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还可促进大学生群体形成和传播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进而成为促进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力的政策是撬动创业创新热情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为创业大学生保驾护航是政策效应的本质所在。《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首次从政府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做出制度安排,也首次集合统筹了涉及大学生创业的所有相关部门和资源。《意见》以8个部分30条具体措施的体量,通过一个主件和指导大学生创业实现路径的“大学生创业流程图”、解决公共创业服务如何与大学生实现对接问题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流程图”完整展现了大学生创业的催化器、路线图。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设计上,省政府集合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为大学生培育创业土壤,让他们能向阳而生。目前,30条突破性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全省在校大学生创业人数是去年的2倍,政策效力正逐步释放。

  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2015年,我省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就业目标全面完成,去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8%。稳定就业岗位扎实推进,印发《关于失业保险支持用人单位稳定岗位的实施意见》,支出失业保险基金达9亿元;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困难企业专项就业帮扶计划稳步实施,龙煤集团第一批2.25万名富余人员的组织化分流有序推进。


 

  社保覆盖兜底民生

  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第11年提高

  2015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第11年提高,月人均增加220元,持续高于全国平均调整水平。我省作为全国解放较早的省份,又是老工业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赡养比高达到1:1.22(就是说1.22上班族供养一个退休老人),连续较大幅度调整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省政府顶住了压力,仍然坚持继续较大幅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力地改善了民生。

  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我省社会保险扩面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107.9万人、825.7万人、1594.8万人、312.8万人、509.6万人和356.6万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启动;省政府确定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四统一、一分步”工作目标初步实现;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并开始兑现待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由625元提高到882元,增长41.1%;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护理费和抚恤金标准同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救急难”精准扶贫救困

  社会救助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攻坚所指。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扶一把,才能让困难群体跟上发展脚步。

  哈尔滨市阿城区双丰街道办事处民兴村村民黎军修,一家三口靠土地收入和平时打零工收入,生活还算过得去。去年春季,黎军修突发脑出血住进医院,妻子拿出家里所有积蓄极力抢救,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但后来他病情加重,经诊断为脑梗并发脑出血。妻子在求借无门的情况下,拨通了村支书和村长的电话,村里立即将这一情况向街道和民政局反馈。民政局当天派人入村了解情况,认为符合救助条件,按照“救急难”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的原则,当天审批3000元临时救助资金替他交了住院押金,并及时与医院沟通,将患者纳入了医疗救助范围。日前,黎军修已出院,在后续近两万元的治疗费用中,他只缴纳了不足4000元。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2015年,我省社会救助工作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救助标准,规范救助运行,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了托底线、救急难的功能和作用,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我省健全救助制度,确保政策覆盖无盲区。省政府出台了《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构建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取暖救助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9+1”救助体系。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将临时救助对象扩大到城乡全体困难家庭,省及市、县落实1.2亿元救助资金,进一步织牢了社会救助兜底防线。爱心超市发放“爱心卡”和爱心物资,帮助困难群众。


 

  细微之处更显民生之“重”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医疗改革不断深化

  不断刷新幸福标准,细微之处更显民生之“重”。在民生改善的道路上,只有新的起点,没有终点。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龙江没有丝毫懈怠。

  记者从省卫计委了解到,我省卫生部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在政府办县级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和经营,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医联体”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将小病、慢病、常见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实行“医联体”,最大受益者是社区里的老百姓,在哈尔滨市和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享受的不仅是哈医大二院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的服务,该院各科室的大主任不定期也会到社区坐诊,社区医院还联合大医院经常举办义诊活动。

  除社区里的百姓,受益的另一方便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我省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名业务骨干每年到大医院学习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0天。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出诊期间承担带教任务,每周开展一次业务讲座。大医院将适合在社区开展的科研课题下沉到社区,让社区卫生人员参与相关基础性科研工作。”专家与中心医务人员沟通,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我省卫生部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建成城市医联体270个,实现城市内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决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2015年,我省继续实施“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改薄工作,建立了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做好相关工作。2015年1月7日,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在审核各地项目规划基础上,形成了全省全面改薄项目规划(2014-2018年)。同时,统筹协调,完善机制,强化督查,全力推进工程建设。2015年全面改薄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9.4亿元,改扩建校舍95万平方米,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22.4万套

  启动新一轮治理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歼灭战”

  采煤沉陷区,一个特殊的名字。

  历史上长期的大规模煤炭开采造成我省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出现大面积的沉陷和棚户区,居住在那里的百姓面临着地质灾害严重、住房条件简陋等困难。据了解,沉陷区的房子大多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基础设施匮乏,白天尘土飞扬,夜晚一片漆黑。而且由于年久失修,多数房屋夏不遮雨、冬不御寒,居民要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高。我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采煤沉陷灾害最严重的省份,近年来不断加快采煤沉陷区棚改进度,2015年在中央的支持下,启动新一轮规模更大、旨在彻底治理采煤沉陷区棚户区的“歼灭战”——3年内帮助全省14万余户沉陷区矿工和居民家庭搬入新居。

  在煤城,没有搬迁的棚户区,低矮破旧的小屋、暗淡的色调处处透露着煤城的历史;而崭新挺拔的楼宇,色调明快的楼体为这片大地上带来了一抹新鲜的亮意。鲜明的对比,无声地诉说着煤城巨变。

  去年,我省全力推进四煤城采沉区棚改。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我省14.05万户四煤城采沉区棚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改工作,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共争取到75亿元的中央补助资金,已到省24.3亿元,四煤城采沉区棚改工作得以正式启动。为控制建设成本,保证工程质量,保证资金安全,省里对采沉区棚改实施了统一集中采购和施工招标。2015年,四煤城采沉区棚改计划开工5.42万套,占全省任务总量的25%,经各方共同努力,5.42万套采沉区棚改任务顺利完成,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除采沉区棚改外,我省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经过一年来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城镇住房条件和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贡献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就业和消费,助推了城镇化进程,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22.4万套,开工率104.4%,基本建成17.8万套,基本建成率160%,超额完成了任务目标。

  这一年,3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这一年,百姓的尊严感油然而生;这一年,我省实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无不关乎着民生,紧扣这一主题,让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民生之大,大于天;民生之微,微于细。民生,在我省,无疑是一个高频词,不断出现在政府部门重要会议中,而决策者的民生建设理念也在不断强调中愈发清晰:每一项民生工作都与百姓息息相关,它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要义,体现了“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的要求,也反映了发展是让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目的。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