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27日讯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再次将法治政府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并进一步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未来五年,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一、法治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目标要求
《建议》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包括经济增长、生活水平、国民素质、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新的目标要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这一目标下,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在此前提下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这意味着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我国制度定型的一大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之一。
法治政府目标任务的确立突出体现了《建议》所遵循的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原则。一方面,法治政府目标是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中倒推得出的。今后五年全力冲刺的小康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小康,治理现代化的首要内涵是治理法治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要求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时必须遵循现代法治精神,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法治政府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克服“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必然逻辑。另一方面,法治政府目标是从寻找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途径办法中顺推得出的。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中呈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突出。能否破解这些难题,顺利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关键取决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适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最终取决于政府职能如何科学配置、政府监管如何规范实施、政府服务如何精准利好。说到底,这些都是法治政府的题中之义。
二、法治政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主要依靠政府来推动。因此,法治政府既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坚强保障。
首先,法治政府引导制度变迁,维持稳定的市场秩序。稳定而规范的市场秩序能够使市场充分发挥其自身功能,降低交易成本。但市场秩序演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停滞现象,无法向更高层次演进,需要借助外力支持。法治政府通过依法配权、合法用权推动市场秩序规则的变迁,同时尽量减少这种变迁产生的动荡成本,避免市场短期行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法治政府是维持稳定市场秩序,实现市场秩序升级的基本保障。
其次,法治政府界定和保护产权。产权得到有效界定与保护,资源才能最大程度被有效利用。当前重视通过创新驱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推动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用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产权清晰的公有财产权制度,建立最严格的私有财产权制度,建立一套能够使创新不断进行下去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产权作为市场经济之基础,需要一个高效运转、保障有力且不会随意侵犯产权的法治政府。
再次,法治政府改进市场规则供应,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是自由公平竞争,自由公平竞争的制度安排是市场机制高效率的关键因素。法治政府运用法律的平等精神,建立适用所有经济主体的市场规则,并且通过限制权力、规范权力使用范围,在规则供应过程中始终保持中立。法治政府依照统一的法律明确规定实施市场准入,为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最终目的是建立、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十三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是解决行政权力规范化问题
法治政府建设,说到底是行政权力规范化问题,这也是“十三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问题。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行政权力调控和治理经济的作用,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依法设定权力。政府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内部的关系。要将政府职能明确定位于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五个方面。从科学的职能定位出发,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实行权力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制度、责任清单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领域的管理职能。
二是依法行使权力。决策权是公共权力运行的首要环节,要通过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审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确保重大决策科学、民主、依法。在程序和步骤上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在行政机关内部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在责任追究方面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在执法环节要从构建科学有效的执法体制入手,依据事权和职能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在程序上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三是依法制约权力。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既要防止乱作为,也要防止不作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对于管理领域广,且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权力,要加强制约,防止权力滥用与权力腐败。对政府内部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四是依法监督权力。从监督过程来看,让权力接受监督,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监督信息的获取,知情权是监督权的基础,与知情权相对应的政府行为是政务信息公开。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