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省博物馆展出唐代彩绘十二生肖红陶人形“猴俑”
2016-01-28 18:31:57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春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8日讯(记者 王春颖)28日起,《唐代彩绘十二生肖红陶人形猴俑特展》将持续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展期一个月。

唐代彩绘十二生肖红陶人形猴俑。

  本次展出的“猴俑”是于1964年在坝墧王家坟出土的彩绘十二生肖红陶人形猴俑,通高约31cm,着曹衣小式长袍,作拱手状,神态端庄肃穆,双目炯炯有神,衣纹线条流畅。在塑像制作上沿用传统手法,伸展性得到一定的发挥,形体自然不矫饰,改变了以前生肖俑头大身小的比例。在造像艺术欣赏中还应注意“绘塑结合”中的绘,塑像各部分的质感体现多留在彩绘部分解决,唐代彩绘风格分为两个阶段,盛唐以前,塑像用色鲜艳华丽,对比强烈;到吐蕃时期敷色较清雅明快,一般不施晕染。

  据介绍,猴俑属于十二生肖俑,是作为保护坟墓主人安全而设置的镇墓俑和压胜俑。

  相关链接:

  俑,即所谓的偶人,是中国古代墓葬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俑的出现大概是在商代晚期,到清代初年消亡绝迹,造像形式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嬗变扩展。生肖俑作为镇墓俑常见的表现内容,或源于中国传统的“地支”习俗或是道教衍生出的“六丁六甲”守护神,用以压胜、辟邪。我国商代已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汉代特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因为“十二地支”用以纪月、纪时辰,所以古人认为十二生肖可以确保每年、每月、每天、每时都百无禁忌。

责任编辑:姜继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