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三张清单:激活力破阻力增动力
2016-01-31 08:52:1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闫一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31日讯 携手走过难忘的2015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我省简政放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省政府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一系列求实效、动真格的新举措实行,主要表现为省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三张清单的梳理和公开:“权力清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责任清单”有效解决了职权交叉、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等问题;“中介服务清单”对红顶中介进行了整治,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推行三张清单,划定政府和市场边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能,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必将推动龙江跨越式发展。

  “权力家底”亮相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去年的三月份,细心的群众会发现,登录我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省机构编制网站,点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就会看到44个部门的3074个权力事项全部公开,公开内容包括事项名称、编码、类型、依据、行使主体、监督方式。

  “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对此次清理之初共上报的10068个权力事项进行修订,最后审核确认了3074项,精简率达69.5%。”省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审批事项过多、审批办理复杂、审批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省政府明确提出“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原则,大力清理审批事项,制定了这份权力清单。

  “简政放权是场硬仗,政府要革自己的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牵头负责清单编制工作的省编办有关人士介绍,为制定权力清单,在连续奋战100天里,省编办从部门抽调精干力量50余人组成工作组集中办公,下设1个综合组和7个审核组,对上报的10068个权力事项实行“三报三审”,反复研究沟通,清理逐步深入,同时开门清理,借助第三方决策。充分听取部门、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省内六所高校的法学院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各部门行政权力逐项提出评估意见,涉及法律法规的事项征求省人大意见。这样经过政府部门、法律专家、社会征求意见等“几上几下”程序最终确定了这张含金量十足的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开。

  “清单外事项一律不得实施,清单内事项要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公开的行政权力事项,不是固化现有行政权力,而是实施规范和动态管理。据介绍,省政府对于行政权力清单还将实行立法管理,清单中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了网上审批,实现了省本级所有非涉密行政审批事项网上一体化办理和集中监管,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据介绍,自2013年5月至今,省政府连续7轮简政放权累计取消下放行政权力578项,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行政审批清理比例54%,省政府确定的3年内削减1/3的目标提前超额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清零,消除了审批“灰色地带”。

  厘清职责边界给权力戴上“紧箍咒”

  政府各部门必须承担哪些责任,百姓遇到问题,具体应该找哪个部门解决?继晒出“权力清单”后,我省省级部门的“责任清单”也于去年7月公开亮相,明确“职责边界”,让群众办事不再遭遇“踢皮球”。

  对应行政权力清单,编制责任事项23538条,明确省市县职责边界7559条,明确部门职责边界318条。去年7月8日,省政府门户网站、省编办网站公开发布了这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责任清单》,各部门的具体责任事项赫然在列。

  在权力清单后为什么还要去编制这么一张责任清单呢?“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据省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权力清单是为解决“乱作为”的问题,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而责任清单要解决的是“不作为”问题,强调划清权力边界后明确职责分工,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责任清单对每一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进行了细化规定,换句话说就是‘该谁管的事情一目了然’”。

  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为避免权力清单公布后易出现的懒政、怠政等问题,省政府对已公布的行政权力逐一编制责任清单,每项权力平均责任事项7.5条,共计编制责任事项23538条,责任清单包括“职权名称”、“职权类型”、“责任事项”、“责任事项依据”、“层级间责任边界”、“部门边界依据”等12个方面内容。

  有权不可任性,责任清单就如同给权力套上一道“紧箍咒”。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编制“责任清单”过程中,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进一步明确责任事项、划分责任边界,做到每个行权环节、层级边界、部门边界均“有法可依”。

  据介绍,为避免仅用共性法规编制千篇一律的责任事项,工作组和各部门认真搜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规定和要求,充分体现行政职权运行关键环节的个性化责任。此次编写责任清单共涉及法律法规文件依据2356部。

  “部门职责有交叉,边界在哪要明确”。省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优化环境”的原则,为重点解决市场监管存在的职权交叉、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等问题,省政府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我省省情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思路,按照“审一次”原则,将厘清政府层级间及省级政府部门间的责任边界作为责任清单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明确层级政府责任边界的同时,还明确权力涉及的各部门责任边界,并明确牵头部门。例如针对“对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的排污费减免”这一税费减免事项,为区分政府层级间的责任,编写责任事项时明确省级负责“对排污费数额在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减免申请”,市级负责“对排污费数额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减免申请”。“对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的排污费减免”这一税费减免事项涉及部门多,部门工作交叉多,为厘清部门之间的责任,最后除明确省环保厅作为牵头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外,还进一步明确了权力涉及部门省财政厅、省物价监督局的责任。此次,编制责任清单时,共明确省市县边界7559条,部门边界318条。

  剑指红顶中介破除行政审批“肠梗阻”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在不少地方,一些“红顶中介”乱象备受诟病,继我省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发布后,2015年年底,省政府再出重拳,全面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剑指“红顶中介”,破除制约行政审批提速增效的“肠梗阻”。

  去年12月7日,省政府召开第56次常务会议,审定省政府部门涉及的284个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清理规范意见,清理规范186项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今后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总清理规范比例为65.5%。

  本次清理规范中,取消90项,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转化10项,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改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开展技术性服务;规范86项,申请人可按照要求自行编制,也可委托有关机构编制,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必须委托特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保留98项,申请人应按要求委托有关机构编制,建立起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省政府以“省政府令”形式公布清理规范成果,并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省编办门户网站公布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

  省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本次工作中,坚持依法依规。对应国家取消事项,一律取消;除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规章按照行政许可法有关行政许可条件要求规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外,一律取消。坚持并联审核。部门意见上报后各组及时进行全面综合审核;省财政厅就可否转由部门付费进行审核;省物价局和省财政厅就收费性质、依据、标准进行审核;省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核。坚持比对查找。审核过程中多角度进行比对,一方面比对国务院取消的审批事项和清理规范的第一批中介事项,另一方面比对我省权力清单、流程要件、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和省政府办公厅去年牵头清理规范的行政审批前置收费项目等10个清单目录,从中甄别具有行政审批性质的中介服务事项。坚持四重会审。清理规范过程中,坚持审核组初审、综合组牵头复审、疑难问题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论证、分歧事项提请省政府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

  据介绍,下一步,省政府将对取消和转化的中介服务事项及时调整相应行政审批的权力运行流程和审批要件,对规范和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进一步研究提出破除垄断、切断利益关联、规范收费等深度改革任务的具体措施。同时,有关牵头部门将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加强工作协调和指导。

  简政放权让改革“红利”放大

  全面清理10068项省级行政权力,精简至3074项,精简比例达69.5%;编制省级责任事项23538条,划定省市县职责边界7559条,部门职责边界318条;省级284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186项……为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今年我省完成省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和市县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开。结合建立的清单制度,我省再次取消下放行政权力136项累计57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清零,消除了行政审批“灰色地带”。

  2015年,简政放权,我省走在全国前列。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举措,简政放权不但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大的施展空间,而且有利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更好更精准发力,合力抵御经济下行的压力。”省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刚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2015年我省经济取得基本向好的发展态势,就业创业环境优化,百姓办事更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红利释放的结果。

  转变职能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

  “行政审批是职能部门权力的重要的表现形式,简政放权其实是行政权力的再配置,必将触及一些部门和某一部分人群的利益,简政放权对于政府而言,是一场‘自我革命’。”王刚认为,简政放权,政府必须要拿出“割肉”、“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连续进行了七轮集中清理,我省共计取消下放行政权力578项,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行政审批清理比例54%……看着这一串振奋人心的数据,王刚十分感慨,“这每减少一件审批,就意味着减少了一项权力,多增加了一份经济活力,我省简政放权数量之多,速度之快,超过人们的预想,这也彰显了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和决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有力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职能进一步向创造优良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让政府这只

  手用对地方。”王刚指出,简政放权主要是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就是“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从“大水漫灌”到“精准发力”,从“审批管制”到“加强服务”,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和智慧的提升。

  优化服务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

  对于政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山东客商牛兆杰有着切身感受。“整个流程省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牛兆杰打算在我省青冈县投资一家玩具厂,过去没有土地证或者房产证不能申领营业执照,但根据我省新出台的企业住所登记办法,凭借镇政府开具的入驻工业园区证明,他顺利的拿到营业执照。除此之外,牛兆杰表示,过去需要至少三个工作日才能办下来的国税、地税登记证,现在只要手续齐全,现场就能领取,他对行政部门办事效率高竖起了大拇指,“环境改善了,办事方便了,我们企业的负担也减轻了。”

  简政放权,激活市场一池春水,行政审批管理模式的改变,为市场松绑,让百姓获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大大改善,群众办事不再遭遇“踢皮球”。形成对照的是,新政策下,新注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创新创业激情在龙江大地翻涌。

  放管结合“放下去”更要“接得住”

  “将来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应该坚持‘放管’结合的原则,既要放下去,也要接得住,更要管得好,这样才能更有效激发经济内生动力,释放市场活力,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王刚指出,简政放权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随着我省改革进入“深水期”,简政放权一定要避免因为基层业务不熟悉、专业人员缺乏等因素,权力下放后反倒不利于各类经济活动主体活动包括百姓办事的局面出现。他说:“放权不是简单地放责任,要该放的放,该管的管,形成上下间与横向间的互动与联动,不能一放了之,然后就不管不问了,否则简政放权效果将大打折扣。”

  对于他的顾虑,省编办相关负责人也给出了回应,我省通过列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明确“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求“该放的必须放,该管的一定要管”。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我省还积极完善培训制度,健全事中事后监督机制,争取权力“放下去”,更要“接得住”。在2015年,省编办就先后组织了全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培训会、全省推行责任清单制度培训会,加大基层业务培训力度。

责任编辑:姜继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