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鹤岗基层党组织服务网解民忧
2016-02-03 09:17:1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邵晶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3日讯 与社会脱节的孤儿有人管,劳动力就业有人帮助对接,居民有个急事儿知道找谁帮忙……去年以来,鹤岗市兴安区通过用活“四心四助”、“三联三带”等党建载体,让社区支部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志愿者在实际问题中深入联系群众,贴心服务居民。制作有党员名字和电话的“党员微名片”在全区居民中发放,“有困难找党员”,成为兴安区居民的习惯。

  兴安区社区支部下设网格党小组,党支部末梢在全区实现全覆盖。57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有事冲在第一线,楼道党支部和炕头党支部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通过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骨干,骨干联系群众,达到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片、一片带一区的效果。兴安区原有21个社区,社区服务场所狭小,成为便民服务的制约因素。去年初,兴安区委将21个社区整合成12个社区,投入450万元建设5个千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与普通学生相比,16岁的李春翠是不幸的。父亲患重度脑血栓,2013年去世,此前患精神疾病的母亲走失。2011年,李春翠一家迁入兴安区兴旺社区廉租房居住,社区入户登记时发现12岁的李春翠还没有上学。办事处书记王淑霞、关工委副主任陈功学与兴安一校联系后,帮助李春翠解决入学问题。学习上,每周轮流由几名社区干部为李春翠辅导功课,大学生志愿者假期也为她补习课程。生活上,社区书记张艳玲、主任韩丽等党员干部常年在换季时送衣物。在大家的关爱下,李春翠4年完成了小学课程,如今已升入初中一年级。

  兴安路兴欣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去年10月投用后,采取“错时工作制”,把办公时间从八点半提前一个小时,给居民下一步去市办事中心留出提前量,原来居民需要跑一小天的事,现在一上午就能办完。周六周日实行预约服务,社区干部将电话留给居民,有事随叫随到。社区党员牵头,成立5支志愿者服务队,负责治安巡逻,社区宣传演出等。服务中心设立“金羽丝路工作室”,由企业每周派技术人员为社区家庭主妇、残疾人培训,绣制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适合的人员把工件领回家制作,目前已有10余人在这里赚人工费。

  通过“结对共建诚心、服务群众热心、扶贫帮困爱心、居民居住安心”的“四心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助困、助残、助学、助业。志愿者刘广玲,利用自己的中医特长,帮助辖区困难群众做针灸、理疗,每年义务出诊60余次,为贫困人口赠药5000余元。志愿者王忠诚,从事志愿活动27年,义务为社区绿化、保洁,帮助邻居调解纠纷,照顾失能老人。

  去年,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兴安区组织部任命了6个专职社区党支部书记,1个专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实现社区党建专人抓,一支部一特色,一社区一亮点的格局。沿河社区发挥典型人物作用,开展“唱响人间最美心灵”等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微党课”活动,以党员名字命名的“广菊艺术团”、“宝兰舞蹈队”,在辖区文化广场举办各类文艺演出12场次,着力打造文艺特色社区。发达社区居民与红旗镇长胜村居民混居,社区在党建、就业、环境整治等方面与长胜村优势互补,长胜村花卉大棚需要工人,社区居委会就帮助介绍工人,既促进了社区居民就业,又解决了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的用工问题。兴盛社区以体育为特色,突出社区服务功能。兴欣社区以书香为特色,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峻昌社区以爱心为特色,开展社区服务。

  去年1月以来,216位居民通过微名片得到帮助。通过炕头党小组、楼道党小组和先锋志愿者上门服务,为356人提供就业信息,138人解决就业问题,办理各种证件785个。兴安区形成了党建品牌响亮、支部特色鲜明、活动载体实用、服务网络健全的基层党建新局面。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