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2月14日讯 从前,年是久别后的团圆、是炊烟升腾起的淡淡乡愁,如今,年是摇着手机抢红包、是去谁家过年的讨论……关于年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读。深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过年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13日,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推出一份记录过年新方式的数据报告《指尖上的新年》,通过对4亿多实名用户在春节期间登录支付宝使用各项生活服务情况的分析,第一次用数据的方式解开互联网时代人们过年方式的嬗变。
我省好老公跟随媳妇回娘家全国排第三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年就是一定要全家大团圆,然而,这种传统观念似乎正在被年轻人更新。
根据用户登录和使用支付宝消费的情况,能够大致看出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状况。数据显示,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蚂蚁金服用户中,尽管仍有53.4%的外出工作人群在除夕选择了回老家过年,但占总数46.6%的用户并没有在春节踏上归家之路,这其中34.3%的人选择了在工作所在地过年,或坚守岗位,或融入了新的城市生活,还有12.2%的人去往别处过年。
根据支付宝亲情账户等用户关系的数据,以及春节期间登录和使用情况,数据分析尝试对回婆家还是娘家这个问题做解答。结果显示,猴年春节去婆家这个选项取得了压倒性胜利,49.5%的夫妻选择了回婆家,选择回娘家的只有28.1%。还有22.4%的用户干脆选择了在夫妻俩工作所在地或其他地方过年。
全国各省市中,西藏、青海、黑龙江、重庆、吉林和甘肃,这六个省的老公,陪老婆回娘家的比例,高于把老婆带回婆家的比例,我省的好老公比例在全国排第三。
春节期间我省最“堵”的城市是绥化、伊春和双鸭山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春节不回老家,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仅考虑除夕,不计算此后的春节长假,全国有65.6%的支付宝用户因为过年而进行了迁移,这让“堵城”和“空城”来了个大转换,北上广路不堵了、地铁不挤了,小城市则因为回乡潮热闹不已。
在春节“空城率”排行榜中,前三名均来自广东省,分别是深圳、东莞、广州,我省的哈尔滨市在全国“空城”排行榜中排第21位。
在我省,春节期间,最“堵”的城市前三名则是绥化市、伊春市、双鸭山市。接下来分别是鸡西市、七台河市、鹤岗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牡丹江市、大庆市。
我省发红包双鸭山人最大方人均发363元
现在,提及春节红包,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已经不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了,而是春晚的咻一咻、集福卡等互联网式红包互动。
今年的除夕当晚,有超过1亿观众通过支付宝咻一咻抢到春晚红包,共瓜分了8亿现金。在发红包方面,最土豪的是福建人,福建的莆田和漳州两地,从1月27日到2月10日(大年初三)的15天里,他们人均发红包金额高达1172元和952元,排在全国城市前两位,超过了北上广以及江浙人。
而在我省,最大方的是双鸭山人,这15天里,平均每个用户发了363元红包,排在第二三名的分别是大庆市(人均300.4元)、哈尔滨市(人均299.6元)。接下来的分别是七台河市(人均298.7元)、伊春市(人均269.6元)、佳木斯市(人均268.8元)、大兴安岭地区(人均261.3元)、牡丹江市(人均244元)、鹤岗市(人均239.5元)、鸡西市(人均230.1元)、齐齐哈尔市(人均217.9元)、绥化市(人均187.8元)、黑河市(人均186.4元)。
值得注意的有趣现象是,红包确实不再是长辈给晚辈的专属,数据显示,在50、60后与80、90后的春节红包互动中,年轻人给老年人发的支付宝红包,平均金额为518.2元,这个数字比长辈发给晚辈的支付宝红包平均金额要大出不少,后者382.7元;网络红包,正成为晚辈表达心意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