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5日讯(记者王蕊 郎艾迪)15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政府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时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376.5亿元,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向往度逐步增强,城市旅游品牌实现了从“冰城”到“冰城夏都”的嬗变,知晓率由65.9%升至95.3%,哈尔滨在韩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度和来哈意愿排在全国前列。
“十二五”时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7亿人次,是“十一五”时期的1.77倍,旅游总收入3376.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7倍。2011年以来,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都在20%左右,相当于全市GDP比重的10%以上。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逐渐成为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
“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加快了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夏季避暑旅游开发建设提速,逐渐改变哈尔滨市旅游“冬强夏弱”的结构特征,实现了从冬季旅游“一枝独秀”到冬夏“两季繁荣、四季发展”的转变。旅游业向质量效益型、生态集约型和休闲度假型更高层次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精品化发展,全市旅游产品转变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时尚休闲、建筑艺术等一体化发展。地区结构、品类结构、档次结构日趋合理的旅游产品体系业已形成。
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产业投资和产业规模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吸引旅游投资接近900亿元,新增质量等级旅游区25家,新增旅行社184家,新增导游员6762人,13所高等院校和8所旅游职业学校开设旅游专业。
眼下的哈尔滨,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向往度逐步增强,城市旅游品牌实现了从“冰城”到“冰城夏都”的嬗变,知晓率由65.9%升至95.3%,哈尔滨在韩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度和来哈意愿排在全国前列。
“十三五”时期是哈尔滨市旅游业的黄金发展期,是旅游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期,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改革、爆发式增长的旅游消费、人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哈尔滨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叠加显现,旅游业将成为新常态下哈尔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哈尔滨市将打造具有哈尔滨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产业体系,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加快建设冰城夏都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哈尔滨市将着力打造哈尔滨都市旅游核心区、松花江黄金旅游发展和哈亚冰雪生态两个旅游带,以区域旅游资源为主建设哈尔滨新区、西部、北部、南部和东部五个特色旅游功能区,形成“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五区联动”的旅游空间发展趋势。
到2020年,将哈尔滨旅游业打造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两个,使全市5A级景区数量达到3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达到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3个,“冰雪之都、避暑之都、音乐之都、时尚之都”四大城市名片享誉国内外,成为东北亚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国际一流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全球时尚旅游城市。到2020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6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