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9日讯 近期,哈尔滨环保网上公示《哈尔滨站改造市政配套影响报告书》,对哈尔滨站改造的工程概况、工程污染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等细节进行公示。哈站改造工程包括哈尔滨火车站南、北广场,以及周边14条市政道路。预算投资44亿元,计划工期两年,预计于2018年9月全部建设完成,需拆迁周围6万平方米民宅工企。
哈站改造适应客流增长
哈站是当前哈尔滨市的主要客运站,2001年至2010年哈尔滨站旅客发送人数以每年9. 2%的速度增长,达到年2805万人。根据客流预测结果,哈尔滨站旅客发送人数2025年达3223万人、2035年达3560万人,因此,哈站改造市政配套工程是适应客运量快速增长需要。
“哈尔滨站改造市政配套工程”的实施将使哈站周边道路加宽、形象美观,同时配套建设了照明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之与周边高层建筑协调,形成大气、现代的空间景观;改造站前广场,拓展绿地和休闲空间,建成整洁宜人的广场景观。
现有广场变为南广场北广场 改造涉及两处市级保护建筑
哈站改造工程将分为南北广场地面广场和地下广场,建成后,预计南北广场日接待客流将达到10万人次。哈站改造工程涉及周边14条市政道路,其中打通地工街和安宁街;拓宽地德里街、工厂街、买卖街、海城街辅道;改造松花江街、海关街、建筑街、银行街、一曼街、颐园街、阿什河街、吉林街。
南广场用地范围使用原站前广场用地。北广场用地范围内原为铁路局机车车辆配件厂、上海滩洗浴、北桃源宾馆、警校胡同居民楼和两栋市级保护建筑伊维尔教堂、保育院等。道路配套工程中地工街现状只有311米,起点哈尔滨铁路局内燃机械厂终点至地德里街,中间与地正街平交,新建地工街部分使用的是铁路用地、部分使用的城市建设用地,拓宽道路工程部分用地是原有城市建设用地。打通安宁街用地使用的是原铁路用地。其余配套道路改造均是在原有道路用地范围内进行。
北广场北侧为警校小区、东侧为霁虹街、西侧为公交站台、南侧为哈站。南广场南侧为沪士大厦、东侧为南岗公路客运站和龙门大厦、北侧隔红军街为医大四院。配套道路工程道路两侧主要分布有居民住宅、商服、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
总体来看,此改造项目所在区域现状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特殊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全部为城市建设用地。
南广场地下部分:人员出入通道地下可乘坐地铁
南广场地下一层面积为47249平方米,其中地铁部分为4176平方米。其功能为:人员进站通道、人员出站通道、社会车辆停车场、待客落客区及设备用。地下一层总停车位500辆为社会车辆停车场。地下二层面积为44142平方米,地铁部分为7283平方米,功能为:人员出站通道、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辆停车场、待客落客区及设备用房。其中人行通道为面积7000平方米,社会车辆停车场及出租车停车场37142平方米。地下二层总停车位680辆,其中社会车辆停车场580辆,出租车停车场100辆。地下一二层均为平面车位,均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均不超4000平方米,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两部疏散楼梯直通室外。
设残疾人专用停车场
出入口均做防滑处理;公共卫生间设有可供残疾人使用的厕位;室外停车场设有残疾人专用停车位4个,以满足残疾人使用。
内装修中,楼内装饰以普通装饰为主,人行通道墙面以石材饰面为主,地面防滑地砖;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在不利于采光的中庭位置设置钢结构玻璃天窗,方便自然光线照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对无自然通风条件的房间及内走道均由通风系统给予调节通风。
统一设计图案文字和色彩引导标志,在电梯、楼梯厅、大厅、多功能厅及各交通枢纽布置导向标志和安全疏散标志;为残疾人专用的各种设施,包括卫生间等设有国际通用残疾人使用标志。
防火设计采用自动灭火系统。地下车库设有4处汽车出入口,满足人流、车流合理流动及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要求。
北广场地下部分:可乘公交出租社会车辆
地下一层主要功能区为:出租车、社会车辆进站落客区,社会车辆停车区,人行过街通道。地下二层主要功能分区为:出站旅客集散大厅,出租车接客车辆排队等候区,社会车辆停车区。
出租车辆:载客出租车辆经地工街东西两侧辅道下至地下一层,送客车辆行至落客站台送客,可选择空车驶出地上一层,或通过汽车坡道进入地下二层排队接客,经坡道驶入地工街地面层;空车出租车辆经地工街东西两侧辅道下至地下一层,再进入汽车坡道下至地下二层排队接客,经坡道驶入地工街地面层。
社会车辆:送客车社会车辆经地工街东西两侧辅道下至地下一层,送客车辆行至落客站台送客,或在地下一层及地下二层社会车辆停车场停车等候。接客后经坡道驶入地工街地面层;空车社会车辆地工街东西两侧辅道下至地下一层,再进入汽车坡道下至地下二层社会车辆停车场停车等候,等待接送旅客。经坡道驶入地工街地面层。
出站乘坐公交车旅客可通过换乘大厅竖向交通上至地面公交车场乘车;出站乘出租车旅客通过集散大厅在地下二层出租车上客区乘车;出站乘社会车辆旅客通过集散大厅在地下二层社会车辆停车场乘车;无需通过交通转换,乘客可通过集散大厅上至广场地面,或通过过街人行通道穿过地工街上至地面。
南北广场周边:种4千余行道树用乡土树种
南北广场周边全线种植行道树,树总量达4千余株,既能起到遮阳作用,又使建筑物不显得过于拥挤。行道树贯穿整条街道始终,以求统一,采用乡土树种。
地德里街至海城桥段,采用常绿乔木、落叶亚乔配以灌木剪形球相互交替配植,整体效果成流线型,同时配以各种草花及低矮花灌木等,在增加了竖向空间内容的同时丰富了空间色彩。
海城桥至规划安宁街段,道路绿化带种植形式采用变化的栽植搭配,使整个道路景观富有层次,避免杂乱。适当栽植落叶乔木,增加竖向绿化景观效果,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降低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噪声,吸收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