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空气质量指数或优良,或爆表,这个指数是怎么来的
东北网2月26日讯 除夕、正月十五,全市大街小巷烟花四起,爆竹声声。而除夕和正月十五第二天,我市的空气指数为良。
在新闻媒体上,经常能看到某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或优良,或爆表。很多市民对这个神秘的“指数”好奇,这指数是怎么来的?爆表,是否就是指针超过了指标的最高指数?
2月24日,记者采访了大庆市环保监测中心站,为大家揭开空气质量指数出炉的真面目。
所有环境监测数据通过这两台机器传往国家环保部门。
去年空气指数319天优良
据大庆市环保监测中心站副站长肖红介绍,2015年我市空气指数优良天数为319天。
319天,在全国一片“霾”声中,诸多城市空气质量亮起了“红灯”时,319这个数字,让很多城市羡慕,也让大庆人骄傲。
但跟我市前几年的数据同比,又降了不少。
这并不是说明大庆空气质量下降了,而是国家对环境检测的指标提高了。
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测评,新标准在原有3项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又新增3项。除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外,还对一氧化碳、臭氧和PM2.5进行了监测。难度也增加了很多。
如果按照原有的标准,去年大庆市的优良天数会更多。
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AQI空气质量指数更直观地将空气质量分为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
发布AQI,可以让市民及时了解我市的空气质量,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
这个“大炮”,就是测量空气中细微颗粒的。
数据直接连到国家监测网
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5个监测子站和一个中心控制室组成。
设站要求很高,既要地势平坦,又要有少量人口居住,还要有工业企业。
这5个子站分别设在大庆市的5个行政区内,中心控制室设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萨尔图区监测子站设在开发区,主要代表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让胡路区监测子站代表居民区、文教区;龙凤区监测子站代表化工工业区;红岗区监测子站设在杏南二小,代表油工业区;大同区监测子站设在大同区,代表农业区。
5个监测子站主要监测可吸入颗粒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PM10)、细微颗粒(也就是PM2.5)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6项指标。
监控中心室几台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数据通过屏幕显示出来,蓝色的、红色的曲线,表明了这一时期的空气质量状况。
所有的监测指数,都会通过中心监控室直接传输到国家环保部。监测机器上,连接了一个加密盒子,想在数据上做点手脚,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说,我市环境监测的数据,是绝对真实的。
PM是坏天气的“祸首”
有数据表明,PM是造成坏天气的“罪魁祸首”。
去年出现的46天轻度污染以上天气中,43天首要污染物为PM,还有几天的污染物PM主要是从外省飘过来的。
大庆的PM,主要来自燃煤、工业尾气、汽车尾气、扬尘和油烟。
如何治理环境污染?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强化工业污染源监控,严格企业排污监管,开展汽车尾气、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努力保障PM2.5指标持续控制在优良水平。政府还部署了106项与环境治理有关的工作内容,件件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还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期限,落实到人。政府还放出“狠话”:到年底,哪个单位、哪个人完不成,就要挨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