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6日讯 “日接待量峰值达500多人次,截至去年11月末,全年阅览人数达3万4千多人以上……”市图书馆阅览室主任谷怡敏自豪地告诉记者说。近日,记者在市图书馆了解到,我市精神文化需求的质量明显提高,“老中青”三代人对市图书馆“青睐有加”。
每逢双休日,就会有很多市民相约来到图书馆,阅读成为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更是精神世界的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每逢寒暑假期间,大量学生和文化工作者来到图书馆,而近日,人们口口相传的图书馆再不是仅仅这些人们的“俱乐部”,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前来“充电”,其中尤为女性读者最为增多。“法定假日和双休日,500多人次的接待量让馆内座无虚席,有的甚至一份报纸大家互相传阅,为此,馆长室的报纸都被拿出来服务广大读者……”阅览室主任谷怡敏说。记者在阅览室内看到,虽然火爆程度非常,却少有吵杂,安静和井然有序成为一大特色。
归结原因,阅览室主任谷怡敏告诉记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硬件’的升级,从过去的老旧多层楼房,换代到现在的新式高层,整体通透、温暖和舒适的环境下,改善了阅读的环境。二是‘软件’的升级,传统媒体读物的变化,楼内无线网络全覆盖,又引进了先进的大型电子阅读器,不断地吸引了市民前来……”
面对如此宽敞明亮的图书阅览环境,记者采访了一位前来读书阅览的市民,他告诉记者说:“身为一名教师,平时除了备课教学外,很想再‘充充电’,却少有环境提供。如今图书馆内环境大不一样,好环境下给我的舒适感觉后,几乎每周都要抽出一些时间来这里学习。”
环境变好了,来人多了,而市民对图书的反映又如何?记者在研究辅导部了解到,全国各大报纸120多种,比较之前增加了40多种。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期刊类杂志从过去的385种追加到现在的817种,仅仅是供市民阅览的上架书刊杂志就有1080册,从建筑到电子类的杂志应有尽有。记者提出几样少有人问津的报纸杂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都可以找到。
“馆藏文化”,为市民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土壤”,精神文明在此地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