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正月里大庆人照样剃头发廊生意红火 剃头伤身原是曲解
2016-02-27 13:46:19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7日讯 因为老话讲:正月不剃头,正月剃头死舅舅,所以,在发廊打工的小郭以为正月里活不会多,想请个假出去旅游。未料想,大庆人根本不信这个邪,正月剃头的人不比往常少,很多发廊里仍是人来人往,“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在这已成了老黄历。

  说法已经名存实亡

  小郭告诉记者,发廊从正月初十开业后,客流量与平时没有啥区别,甚至比平时还多。尤其是有些年轻人根本就没舅舅,何谈生死?所以,“正月剃头死舅舅”也成了荒唐之言。

  刚刚走出发廊的姜先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笑着说:“听是听说过,从来没考虑那么多,舅舅好像也从没阻止过我这么做。我就想,过了年,上班了,头发乱蓬蓬的,给人邋遢的感觉。理理发,精神精神,也给领导和来访的客人一种利索的印象。”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30多位市民,有7成受访者表示不信“正月剃头死舅舅”的传言。

  “我觉得无所谓,那要看自己的情况,如果头发长了,不管什么时候都得理一下;如果头发不长,也没必要凑那个热闹,顺其自然呗!再说,科学都发展到这个程度了,还相信什么‘正月剃头死舅舅’,如果当真如此,那还得了?”市民王先生说。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表示,那都是老黄历了,是迷信说法,头发长了就理,谁还会迂腐到长发遮眼,非等到二月二再理呢!

  那么,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记者查询了一下正月不剃头的来历,原来实系误传。

  “剃头死舅舅”是误传

  据历史记载: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

  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很多汉人,遭到了民众的反对,“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却遭遇了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上演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剧。

  后来,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思旧”。后来,“思旧”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黄帝内经》,上面讲过,春天应该让头发散开自由生长,不能理发,理发会对健康不利。

  剃头伤身原是曲解

  记者特意参看了《黄帝内经》的相关章节,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有些网站上把这段文字误解为:“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指在春天的这三个月里,人体应该让头发自由生长,不应该将其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

  果真如此,正月不理发不就有些道理了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记者与市中医院的医生取得了联系,并参看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注解》,这才放下心来。

  他们这样解释说,把文献中的两个“发”字解释为“理发”是曲解文意。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古人的头发是长期绑束着的,大家通过电影、电视都能见到。这段话的第一个“发”字是说,春天是百草发芽时,也是老病复发的季节。第二个“发”字是说,这个季节最好把头发散开,披在肩上,让它去自然生长,并没有不能理发之意。

  发廊正月生意红火

  2月25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东风新村几家发廊,发现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待,有的一大早就来打理头发。

  小郭告诉记者,中午和晚上下班后是客流高峰,有时候要忙到晚上9点多,还有顾客不愿意排队等候,打电话预约。

  很多理发师中午顾不上吃饭,到下午一两点时,才能吃上午饭。

  小郭介绍,正月来理发的一般以年轻人居多,其次是女士打理头发,年纪大一点的人还真的很少在正月理发,可能还是稍有避讳吧。

  很多市民表示,我国有很多传统的习俗,也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精髓,好的传统会沿袭下去,不好的习俗,真的应该改一改了。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