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4日讯 近年来,随着市民对空气质量关注度提高及黑龙吉桑省治理大气污染力度的提升,大气监测与治理手段之一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随之不断升级。目前,我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时间可达72小时。空气质量预报是如何生成的呢?2日上午,记者走进省环境监测中心,探秘空气质量预报如何生成。
计算机组群收集数据 按颜色显示污染程度
在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二楼一间办公室内,两个冰箱一样的铁柜发出嗡嗡的声音。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预报研究中心工程师王国梁说,这两个机器是计算机群组,输入了全省各地往年的空气质量情况、城市污染源放排情况和气象条件的变化状况,可以自动生成PM 2. 5、PM 10等六项污染物浓度预测,并自动合成AQ I预报结果。此结果在我省地图上,形成绿色、黄色、桔红色、红色、紫色、黑色等空气质量情况图形变化示意图,分别代表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等不同污染程度,供政府及环保部门作出决策。
人工修订计算结果 多部门会商才发布
王国梁介绍,目前该研究中心空气质量预报主要使用的是数值预报和动力统计预报两种数学模型,其中以数值预报为主。
“每天夜间,这两台计算机群组自动下载相关数据,套用以上两种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经过4-5小时运算,预报产品就出炉了。”王国梁说,他每天早上8点半到单位,打开电脑,登陆系统,就可以看到两台计算机群组生成的预报产品。
在突发状况下,计算机预算结果会有差距,生成结果可能与现实有差别,需要空气质量预报员的人工修订。
“比如,每年春季我省植被裸露,如遇南风天气,可能会导致空气中PM 10的浓度增强,产生扬尘天气;某地一次性大规模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变差,我们就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对预报产品进行相关修订。”王国梁说。
一般每天上午10点完成人工修订。王国梁特意强调,在重污染天气下,人工修订完成后,还要与气象和多层级的环保部门进行会商,才能发布污染天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