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7日讯(张树永 记者 付巍)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牡丹江市委书记张雨浦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这也为牡丹江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张雨浦代表介绍说,牡丹江与俄罗斯有210公里陆地边境线,有东宁公路口岸、牡丹江航空港和绥芬河公路、铁路口岸4个国家级一类口岸,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直线距离仅248公里。近年来,牡丹江始终保持全省、全国对俄经贸第一大市地位,对俄贸易额20多年始终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确定的“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纳入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与此同时,俄罗斯目前已在滨海边疆区正式启动了“滨海一号中俄大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牡丹江充分释放沿边开放优势,打造中俄合作大平台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张雨浦代表说,牡丹江确定了“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开放型城市”的主导战略,实施了“聚焦龙江丝路带,加快发展牡丹江”行动计划,出台了《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若干意见》。目前牡丹江在俄7个境外园区中有3个是国家级,是我国在俄罗斯投资建设的国家级园区的主体,已有木业、机电、轻工、商贸等80个企业落户;境外农业合作面积达到480万亩。建成了黑龙江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华晟国际物流实现口岸功能内移、跨境陆海联运通道打开了龙江出海口。哈牡客专全线开工,牡绥高铁竣工通车以及牡丹江机场和绥芬河机场等项目的加速推进,使沿边开放大通道优势更加突出。作为“中俄友好合作示范城市”,目前与牡丹江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6个。2015年全市地产品出口和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比重分别提高到15%、50%。
张雨浦代表告诉记者,沿边开放是牡丹江最大的优势所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的要求,下一步,牡丹江一是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今年力争在中俄跨境游免签、自驾游、卢布人民币在域内自由兑换等政策上有所突破;二是加快东宁口岸界河桥改造和牡符(牡丹江——符拉迪沃斯托克)跨境高铁及东珲(东宁——珲春)、东乌(东宁——乌苏里斯克)高等级公路等项目,对接“滨海1号”中俄大通道。在此基础上,着力建设以开放型经济为中心,以开放型社会、文化、体制、人才为保障的“开放型城市”,进而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迈进。到2020年,全市争取培育进出口额超亿美元外向型企业10户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60亿美元以上,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率达到60%以上,地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0%以上,使牡丹江真正成为龙江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全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枢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