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昔日龙江娃娃兵今日东海“千里眼” 首届卫国戍边英模吕敬一扎根海岛21年
2016-03-09 15:52:5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那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9日讯(黑龙江日报记者 那可)在黑龙江省,吕敬一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名字。21年前一个刚出中学校门的小伙子,历经坎坷、矢志不渝,突破重重难关,只为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21年后在东海舰队,那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娃娃兵已是一个“重量级人物”,2014年6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吕敬一站在首届戍边英模的队伍中,作为海军唯一的获奖者,接受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接见。2016年3月3日他又被海军东海舰队评选为第二届东海强军先锋。21年弹指一挥间,部队熔炉的淬火让他远离青涩,个人的辛劳汗水让他胸有成竹,曾经养育过他的黑土地更是赋予了他脚踏实地、宽以待人的品质。2016年3月,带着家乡人民的关怀与期盼,记者来到枕戈待旦的海岛雷达站,走近了吕敬一。

  曲折从军突破困苦环境

  3月初,北方的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南国的浙江已开始萌生春意。在这样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记者在位于东海某海岛的雷达站里见到了在这里服役的2级军士长吕敬一。吕敬一对记者说,能在这里看到家乡人,他感慨万千,不由得回忆起年少时生活在方正县的时光。他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18岁走出校门的吕敬一,迫不及待报名参军,然而因为身高、体重均未达标而被拒之门外。为增高增重,从小挑食的他对食物“来者不拒”。可是奇怪的是无论怎么吃,怎么锻炼身高体重就是没变化,他又一次与参军无缘。吕敬一说:“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我,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劳我筋骨。”于是他吃得更多,锻炼得更勤奋。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年终于顺利入选。扒拉着手指挺过了新兵连生活,本期盼着迎接舰艇生活,但命运却把他带到了某海岛的雷达站。那一天吕敬一记得非常清楚,天刚蒙蒙亮,就坐上了小渔船,迎着风浪一路颠簸,在这之前他从未见过大海,也从没坐过渔船,四个小时的航行有三个小时是在晕船、呕吐中度过的,渔船靠岸后是接船的战友将他背回了连队。

  吕敬一说,刚登岛时望着坑坑洼洼的黄土路和斑驳陈旧的石头房,辛酸、失望一下涌上心头。没过几天又了解到,岛上枯水期即将来临,正常用水都供应不上,而且随着台风肆虐补给船停航,可能半个月都没有新鲜蔬菜,酱油拌饭是家常便饭。进岛没多久,吕敬一的身上又长满了湿疹,奇痒难忍,那时候的他身上布满抓痕、衣裤上沾满血水。吕敬一坦言当时不是没打过退堂鼓,但想到自己为当兵付出过的点点滴滴,怎么可以轻言放弃?

  他说“我最大的优点是倔强,最大的缺点是太倔强”。没想到就是这个倔强的性格,让他在这个岛上一下就坚守了21年。

  选择坚守刻苦铸就蜕变

  选择坚守,慢慢适应气候和环境还只是成为一名合格雷达兵的第一步。吕敬一坦言在入伍之初,自己只有初中文化,在参加雷达操纵员专业集训时,学习资料和书籍对他来说犹如看天书,看着别人进步飞速,他心急如焚。为抓好训练,他给自己立下三条规矩:少睡、少玩、多学。每天4点多就起床,12点才睡觉;别人玩扑克、打篮球的时间,他在模拟室训练:21年间他积累了资料16本20余万字,心得体会120余篇,摞起来有一人多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别人惊诧的目光中,吕敬一的成绩赶了上来,并开始遥遥领先,到连队三个月后,他就担任了战备值班,比同年兵足足提前了一年半。

  在入伍的第二年,在该旅雷达专业技能比武中,他获得测报、心算双料第一的好成绩,荣立三等功,还入了党,创造了新兵最快立功、最快入党的记录。

  2002年全旅开展“无纸化”模拟训练,电脑成了摆在吕敬一面前的又一座“高山”。来自农村没接触过电脑的他,一时间头脑空白、无所适从。为学习电脑操作,他白天粘着技师学,晚上挑灯自己练,训练室的灯亮了一夜又一夜,为训练手指的灵活度,他找了一个废旧键盘走到哪儿练到哪儿,终于跨过了电脑操作这座大山。

  为了圆自己的军官梦,吕敬一报考地方大专自学考试,三年拿到毕业证书,遗憾的是因为超龄他被迫放弃。“我不后悔,努力过了就不后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能当将军的毕竟是少数,当不了将军也可以当个好兵。”

  一次吕敬一和两个战士担负值班任务。雷达显示屏幕边缘出现一个时隐时现的小亮点,引起了他的注意,仔细观察信号,分析高度为17000多米,吕敬一判断是某型高空无人侦察机。战士们听完纷纷表示否定:“该型号的无人侦察机早在1989年就停飞了。”为确保准确,吕敬一翻出资料本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向值班站长报告,站长听完也是不信。吕敬一说“如果是我判断错误,我脱军装!”后经查实,确实是某型高空侦察机,高度为18000米,该型机停飞后首次重飞就被吕敬一逮个正着。

  奋勇争先言传身教做表率

  曾与吕敬一共事过的东海某情报中心站站长鲁厚标告诉记者,如果一个连队有3个吕敬一,那这个连队就可以不用配连长和指导员了。他说吕敬一是真正的基层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印象最深的是吕敬一刚当代理排长那会儿,分队来了两个“头疼兵”,一个来自海南省小学没有毕业,满口都是海南方言,谁也听不懂他说什么;另一个来自河南兰考,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雷达测报角度换算十分简单,可就是这样的加减法,这两个兵都能做错,让吕敬一非常生气。后来吕敬一从最基本的加减法教起,还特意买来了《新华字典》当起他们的语文教师,就是这样的两个兵,年底都套改了士官,一个当上了班长,一个成为副分队长。正是凭着这股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对士兵始终严格的要求,他所在的分队各方面成绩一直拔尖,先后三次荣立集体三等功,有30余人在各种比赛中夺魁,30余人入党,10余人立功。吕敬一坚守海岛的21年,成功处置、上报空情数十万批,无一错漏压,合格率100%。

  该雷达站操纵分队战士刘东汀说,台风桑美2006年登陆时,当时的风力大于17级,岛上一个雷达的防风罩都被台风摧毁了,当时吕敬一和我们在窗前看到防风罩没了,便主动请缨和时任指导员陈涛一起拴着防风绳,顶着针扎一样的雨点加固雷达天线,为部队保住了价值千万元的设备。

  该雷达站指导员施尚千说,一些新同志服役到期面临去留时,心中都非常犹豫不决,现在的兵见识多,想法也多。这个时候吕敬一同志就会跟他们讲这21年来他从军入伍的切身体会,语重心长地以一名老兵的角色分析这些人个人的前途,为部队成功留住许多后备力量。

  吕敬一的妻子陈卫平说:“你在岛上能坚持这么多年,你就能对爱情和家庭忠贞不渝,你安心守岛吧,你为祖国守大家,我为你守小家。因为你是从东北的黑龙江来的,我们这个将要出生的孩子,小名就叫北北。”

  面对领导、战友、亲人的好评,吕敬一却说:“其实我没那么伟大,也没那么崇高,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仅仅是把最初的梦想坚持到了最后,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我的荣誉应该属于每一名雷达兵,正是他们用坚守和奉献书写了对党的忠诚,用孤独和寂寞践行了铮铮誓言,用青春和热血保卫了祖国的碧海蓝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