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12日讯 近几年,很多老百姓发现管用的廉价“救命药”在药店已经买不到了。“治疗血栓静脉炎的8元/100片的维脑路通片、治疗呼吸衰竭的2元/支的注射用回苏灵、治疗儿童肺炎的2元/支的注射用红霉素等廉价‘救命药’目前在市场上都消失了。”我省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短缺廉价药高达342种之多,占常用药近三成。很多患者由于买不到有效廉价的“救命药”而不得不买高价药来代替。
为制止廉价“救命药”消失,马立群建议规范药品审批制度,使企业不能够随意对药品“改头换面”,保证廉价药的顺利生产;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程序与环节,认真审查企业生产能力、融资能力、配送能力等,确保中标企业有足够的生产能力,确保药品价格合理、供应及时,对违规企业和恶意中标企业给予查处;增加乡村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品种,将基层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新农合药物报销目录、城镇职工报销目录统筹兼顾,合并为一个用药总目录,方便基层医生用药;加强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实行全覆盖抽检制度;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合理的药品流通体制,完善医药定价体系;保障廉价药原料的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压缩药品的流通环节,并提高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力度,促进医院建立使用廉价药的激励机制,改变药中取利的格局。此外,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由政府指定药品生产厂家,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证该类药品的正常稳定生产。
责任编辑:迟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