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12日讯 作为全国知名的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隋熙明的身影一直都忙碌在全国两会现场。记者本以为采访他只能匆匆聊几句,可没想到他听说是龙江媒体,很亲切地拍着记者肩膀说:“都是自家人,没说的。”
他说,龙江企业只有靠“干”,才能越发展越好,才能吸引人才留下。
谈问题 人才人口资本流失龙江难为无米之炊
隋熙明告诉记者,在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多次提到2015年黑龙江不容易,虽然发展压力很大,但不是外地媒体炒作的那样不行了。他说应该客观分析龙江经济的现状。
隋熙明说,石油、煤炭、木材持续失去产业优势,而大庆石油产量递减和国际油价下跌直接导致主要经济指标下行,这是大环境影响,作为能源输出大省,这是受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的。另外,因气候、区位、创新和发展环境等原因难以引进外来投资流入落地,本省民间资本持续外流严重。黑龙江人才已长达30多年“孔雀东南飞”,常住人口(16至45岁)因持续外迁而逐年下降。
同时,气候寒冷直接导致生产和生活成本的“两高”并造成产品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率“两低”,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上述问题导致黑龙江转型发展异常艰难,特别是人才、人口和资本的流失,即便黑龙江想发展,也要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谈建议 要想恢复龙江活力国家要给特殊政策
隋熙明告诉记者,黑龙江想发展并恢复以往活力,不能靠单纯呼吁人才坚守黑土地,也不能采取简单措施把人留下,而是应该用国家政策使人们愿意到黑龙江来。深圳之所以发展快,不仅是位置特殊,更是政策特殊。要想振兴黑龙江及东北地区,就必须实施和当年深圳一样的差异化政策。对此,他有三点建议:
首先,在国民经济一次分配中,对黑龙江企业实行差别化税率。实施差别化税率可以抵消地域发展劣势,减轻存量经济税负,增强产品竞争力;吸引增量经济流入,聚集生产要素,促进发展动能转换。
第二,在国民经济二次分配中,加大中央财政对黑龙江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可在现有基础上,着眼边疆稳固发展战略大局,经测算后可重新确定并增加转移支付基数,并在15年至20年坚持政策不变,以促进北纬43度以北地区生存和生活条件持续改善,遏制人口、人才和资本的外流趋势。
第三,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对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予重点支持。鉴于这是一项国家中长期重要战略,并考虑到黑龙江在东亚区域经贸合作中的特殊区位,国家可在城乡基础设施、现代农业、能源石化、民营经济、交通物流及跨境互联互通等方面,利用丝路基金、亚投行贷款和产业基金等给予重点倾斜。
同时他还希望,国家部委参与组成联合调研组,确认龙江地域的差异性,评估这种差异性对龙江经济、人口发展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对策,报国务院决策后实施。
谈自身 把龙江大米卖出名堂让每个环节都受益
隋熙明说,除了希望国家在政策方面有一些支持外,龙江企业也要真干事才行。他说北大仓是百年老企业了,在全国有丰富品牌影响力,如果龙江企业都把自己优势放大,人才自然就留住了。
隋熙明把自己的设想初步介绍了一下,他说北大仓是国家级农产品龙头企业,今年计划把农产品企业链条再延长,除了丰富酒品种推出营养型白酒、在肇东建设物流园外,他计划做中高端大米品牌。“都知道黑龙江大米好吃,可是黑龙江大米品牌却太分散,质量良莠不齐,反而影响了黑龙江大米声誉。如果黑龙江有一个统一品牌,加上质量保障,那么黑龙江大米会卖得更好,整个产业链条当中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受益。”隋熙明告诉记者,龙江企业都是做市场的,如果每个企业都利用政策机遇,在自己行业中从大局出发,认真做好市场终端推广,那么每一个链条都会很有活力。企业有了经济效益,再招揽人才,吸引资金就会更加容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