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14日讯 记者从哈尔滨市民政部门了解到,“十二五”期间,该部门通过夯实硬件基础、出台发展政策等系列举措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哈尔滨市养老服务供给方式日趋多元化,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养老产业逐步壮大。各类养老机构已达925家,床位5.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多点支撑、加速发展”的养老服务态势逐渐形成。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哈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不断加大投入,累计向区、县(市)投入2亿多元用于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九区九县新建200张以上床位的综合性福利中心,使市和区县(市)两级托底保障网络得到完善。累计投入三千多万元用于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和改造。累计投入近2.5亿元用于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连续两年扩面,两次提高标准。受益人数、资金投入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2.6倍和2.5倍。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在1000元基础上最高提到3000元,运营补贴由20元提高到50元。同时,保障力度持续加大,陆续在省内率先建立了高龄老人津贴等4项福利制度以及机构养老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实施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公益岗位等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从财力投入等方面,支持市属公办养老机构升级改造、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和九区九县(市)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
据介绍,近年来,哈市养老供给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350个居家养老互助点和200个老年人休闲驿站的建立及其推广,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老年人活动场所不断涌现,医养结合方式也正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养老延伸。供给方式多元化也不断提升承载能力,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产品达到6大类50多个品种。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场所总面积将近32万平方米,各类养老机构总计925家,床位5.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分别比2010年增长143%、81%和10个千分点。哈市主动承接国家试点项目,以“华龄健康365”项目为载体,在道里区4个社区开展了健康养老进社区试点;选择3个养老机构和3个社区开展了国家养老服务信息惠民项目试点。开展异地养老、医养结合、PPP运营、管理改革等自主创新,与外省市7家养老机构、2家旅行社签定异地养老合作协议;53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置了老年病房,168家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全方位开展职业技能和专业学历培训3200人次,破解养老从业人员“用工荒”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