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早六点,解金霞走进了哈市东华苑殡仪馆。作为目前哈市唯一一名女入殓师,解金霞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工具,为逝者修复面容,让他们安详有尊严地去往另一个世界。记者见到解金霞时,她即将完成上午的工作。“我们每天六点就要上班,因为许多死者都在七点以后火化,在此之前我要给逝者化妆。”
化妆让死者有尊严的离开
“跟着我来,别害怕。”看见记者有些犹豫,解金霞安慰着说。她走进一个小房间,穿好防护服,戴上手套。“工作时基本不戴口罩。因为尸体会有味道,戴上口罩后没法透气,味道就一直散不走。”如今的解金霞工作起来很自如,早已对室内的低温和身边排列的遗体习以为常。
“以前我害怕的时候,就在心里安慰自己,我做的事情是让他们更加体面地走,是在帮助死者。这也算是有功德的事,慢慢胆子就大起来了。”
在化妆前,解金霞首先对着遗体三鞠躬。“死者为大,每次工作时都是心存尊重的。”她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自己的工具。除了正常的化妆工具外,解金霞有时还会用到牙膏、肥皂等,作为修复破碎尸体的模具。清洗脸部、上粉底、梳头发、画眉毛……当解金霞轻柔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死者的脸上又有了些红润,神情也更加安详。“这样当家属看到时,心里多少会有些安慰。我的工作也算是没有白做。”解金霞说。
委屈不敢透露工作最怕被人误解
回想当年,20岁的解金霞刚刚插队返城,被分配到哈市东华苑做调度工作,起初解金霞万般不愿意。“殡葬行业提起来‘晦气’,当时年轻,很不愿意待在这里。”在做了调度、会计等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解金霞真正接触到了遗体。
那是在一个凶杀现场,当法医检查完尸体后,解金霞和另一位同事要一起将尸体抬走。“当时吓得腿都软了,但还是坚持下来了。”那一年,解金霞25岁。第一次为遗体化妆,解金霞吐了两次,连着一周没睡好觉。她的工作除了为遗体化妆外,还包括遗体修复、防腐等。“其中大部分都是破碎遗体的修复,需要按照死者生前的照片修复,做到几乎一模一样。有些尸体已经支离破碎,要用牙膏和肥皂等做成模具来填充。我曾将一名被碎尸的女性拼好身体,进行缝合,并且为她修复了遗体,恢复成生前的模样。看着她变得完整,心里真的很欣慰。”
干了几十年,如今谢金霞能够体会其中的成就感,但对外仍不愿透露自己的工作。每当有人问起时,她都会以“在民政局上工作”搪塞过去。“主要是怕说出来被别人误解,毕竟很少有人理解这个职业,也很难喜欢这份工作。”
坚守“只要有需要愿意一直干下去”
解金霞今年60岁,前几年她已经退休,但由于入殓师短缺,经验丰富的她又重新被返聘。“现在这行人才短缺,没有年轻人愿意做。我们这里有四名入殓师,只有我一名女性,也是目前哈市唯一一名女入殓师。”解金霞说,当初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女孩儿们,早已调到其他单位或是转行,只有自己坚持了下来,并且已经坚持了40年。
解金霞说,入殓师的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许多人觉得,为死者化妆只要能看得过去就行,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要根据光线、尸体冷冻程度等对妆容作出调整。化得太重会很假,化得太轻又不好看。为死者化妆不仅要好看,更要像。家属见死者这一面,是最后一面。看到死者的面容,要让他们能够得以慰藉。”
如今,解金霞已经为近万名遗体化了妆,经历过太多的生死离别,这也让她对生命更加尊重。“每当家属对我道谢时,心中是最有成就感的。逝去不是终结,而是另一段路程的开始。生命很宝贵,我们每个人都应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