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21日讯 “欠钱不还也好意思出国游?”3月初,哈市杨先生的朋友圈突然出现这样一条信息,发微信的人是杨先生的朋友老张,还配发了一张欠款500万和一张欧洲旅游图片,旅游图片转载自杨先生在欧洲的度假照片,因为这条微信,他苦心经营十余年的公司面临运转危机。
好友在微博要账500万
被迅速转发到微信群
3月初,杨先生正在国外与家人一起度假,突然朋友纷纷打来电话,杨先生觉着怪怪的,一些不经常联系的生意伙伴在电话里打探杨先生的财务状况,公司运转是否正常等,让杨先生有点摸不着头脑。杨先生是一家食品企业的总经理,业务遍及全国,经营顺利,朋友们尤其是几个投资股东的询问,让杨先生坐立不安。
这时有朋友提醒杨先生,让他关注下几个微信群里发布的信息,杨先生这才发现几个群里有不少人转发了来自某微博的一条信息,这条信息还被某网站转发,暗指杨先生不讲信用,欠款500余万不归还。杨先生气愤不已,立即与网站取得联系,却被告知该信息来源于杨先生合作伙伴老张的微博。
杨先生与老张曾合作过一笔生意,因利润分配没谈拢,杨先生年前一直没把分红给老张,老张一气之下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信息,信息是两张图片一句话,“欠钱不还也好意思出国游?”图片一张是欠款500万的欠条,借款人和出借人都被隐藏,另一张是自己在朋友圈分享的国外旅游照片,暗指杨先生欠钱不还。微博发出后,有朋友劝老张不该用这种方式,老张也觉得过于冲动,三天后删除了这条微博。
但是,有不少朋友看到了老张的微博,并且将其转发到了两人共同的微信群里,有的人甚至转发到了其他微信群或朋友圈中,使这条信息得以不停扩散。
影响到公司名誉
公证朋友圈欲告上法院
杨先生表示,自己最初并未在意微信群里的纷争,直到公司股东找到杨先生说要撤资,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
为维护自身的商业信誉和名誉,杨先生准备提起名誉权诉讼,在诉讼之前,他来到公证处,将微信朋友圈中和微信群里发布的这条信息做了证据保全,公证员通过拍照、录像、下载等方式,帮助杨先生固定了这部分证据,以用于日后到法院起诉老张侵害名誉权进行索赔。
公证处:
微信证据公证
也是维权凭证
据北方公证处公证员介绍,公证人员现场检验了杨先生的微信登录方式和账号,确认其为微信所有人后,找到了老张发送的朋友圈信息,并现场拍照、录像,最终对杨先生手机内的朋友圈内容和图片进行保全证据公证。
公证人员介绍,微信、微博、论坛等,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群发布,很多信息发布后都是无法撤销的,一旦被转发造成影响和损失,发布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自媒体也不能任性发布信息,对于侵害到自己利益的信息,可以通过对截屏、对话等进行证据保全公证,成为日后维权的有力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