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22日讯 18日9时许,在黑大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内,物联网工程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勇手拿麦克风,对着试验台上的一个白色的盒子说了句“Lisa”,不到2秒钟,屋内的窗帘自动拉下,棚灯自动开启……这是刘勇一早上做的第五次调试。每天只要没有课,实验室就是刘勇的“讲台”。几年的时间,刘勇和他的学生团队研究出了许多实用的科研成果。与其他教师一门心思只搞科研不同,刘勇已带领学生们“试水创业”,他的科研成果有些已转化为了产品,并正在服务大众。“智慧社区”APP
小区大事小情全搞定
“如果你家的水龙头坏了,打开我研发的APP,拍一张照片上传上去,不到10分钟,维修人员就会上门维修”,刘勇打开手机中一款名叫“智慧社区”的APP给记者看。刘勇介绍,业主有什么需求,直接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需求信息会第一时间反馈给信息中心,10分钟内,信息中心就会派人处理。刘勇表示,以前一个小区需要十多个房管员,现在只需一个信息中心就可以搞定大事小情。
现在,“智慧社区”已经应用在三个小区中,一年为一家物业公司节约成本十几万元。物业公司将所有通知都发在软件上,此外不仅提供了上门维修服务,而且还有卖大米和蔬菜水果服务。现在,刘勇和他的团队靠着“智慧社区”已经开始盈利。
精准农业系统喷药施肥可“私人订制”
一架无人机在农田里飞一圈,将农作物的信息通过传感器、摄像头进行采集,然后上传到云数据服务器,农业专家根据反馈数据,再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播种……
“这个系统可以节约施肥20%以上。”刘勇告诉记者,如果将农田设置网格化管理,将传感器埋在地下,无人机通过传感器就会传输回相关信息,这样方便育种施肥。具有精准施肥、变量喷药、变量播种等“高大上”私人订制功能,让这套“精准农业系统”受到欢迎。目前,我省已有农业单位找到刘勇,表示对他的这个项目很感兴趣。
谈创业: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才最有价值
刘勇和妻子都是高校教师,搞科研、发论文……本可以继续享受这种高校老师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却在三年前决定带着科研成果“下海”。“科研如果没有给人们解决问题,那么也没有什么意义。”刘勇道出了创业的原因,只有服务社会的科研成果才最有价值。
为此,刘勇付出了不少艰辛:做产品需要买原材料,他就自掏腰包买,有时一下就要花去上万元,一年的工资都搭在上面;有时外地风投公司临时要求见面,他就赶紧飞去,有一个月飞去北京见风投就去了五次。
后来,广东的一个朋友给他的“智能家居”项目投入10万元资金,使得这个项目有了产量。现在,刘勇已经着手注册自己的公司,采取“合伙人制”,让自己的学生参与进来得到实惠,也让自己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本报创客对接大会下月举行
创客、投资者快来报名吧
本报讯(记者宋菲)“我有项目,想参加创客对接大会,不知道怎么报名”,“我已经报名,但是不知道活动什么时候举行”……自从本报“创客征集令”发布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每天都会接到创客和投资者的电话,大家都准备拿出自己好的项目,希望在创客对接大会上“一鸣惊人”。目前,创客对接大会的各项工作正在紧张筹备中,预计下月中下旬举行,如果想要参加对接会,现在仍然可以报名。
本报即日起接受短信或电子邮箱报名,您只需将创业项目及相关介绍发送短信至18686770145即可,或者直接发送至邮箱shbsf 21@163. com,发送信息或者邮箱时,除了要有项目介绍外,还要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我们日后通知。创客对接大会召开的具体时间地点定下之后,我们会提前通知,请您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