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3月25日讯 33岁的赵向秋先天肢体二级残疾,丈夫也患有肢体四级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为了生活,赵向秋靠出早市、晚市卖水果、蔬菜勉强度日。原本以为生活对她的考验也不过如此,不料,半年前,继父吕候兴患骨癌,为给他治病,赵向秋花光本就不多的积蓄;不久前,母亲王桂华确诊为喉癌,她为了几万元的手术费犯了难。面对残疾的丈夫,上小学的孩子,患癌的父母,赵向秋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身残志坚 坚强生活
几年前,赵向秋与丈夫在哈尔滨市的农村生活。2012年,生活在牡丹江的母亲王桂华与继父吕候兴身体不适,孝顺的赵向秋带着丈夫和孩子,一同搬来牡丹江照顾两位老人。赵向秋的丈夫患有先天性胯骨脱位,是肢体四级残疾。人生地不熟的赵向秋因为身材娇小,加上肢体残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出早市卖水果、蔬菜为生。
赵向秋走路有些跛,卖货期间也常常受伤。“因为我的腿脚不好,行动不方便,经常是市场里第一个去,最晚一个走的。”赵向秋说,为了能赶上早市出摊,她常常凌晨2点多就出门进货,每次都是自己从电瓶车上搬三四十斤重的案板,有时一不小心没拿住,案板就会砸到脚。说话间,赵向秋露出前一阵子被砸伤还未痊愈的右脚。
尽管赵向秋的母亲和继父身体都不好,但是两人在工地做饭、打零工勉强可以维持生活。一家人虽然生活艰辛、拮据,但赵向秋常常教育12岁的儿子小鑫,要懂得孝顺老人,学会坚强、独立。懂事的小鑫,在家不仅包揽了力所能及的家务,还学会为家人做饭。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小鑫的姥姥说,家里卖水果,孩子总是挑有伤疤、快坏了的吃,难得吃一次好的苹果,他还削好皮先给大人吃,自己不舍得吃一口。为了让妈妈多歇会,小鑫提出不让家长接送,自己上下学。
三位亲人 相继患病
2012年,赵向秋的丈夫患上双侧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养家糊口的担子靠赵向秋一人扛起。2015年8月,继父吕候兴被确诊为骨癌,为了给继父看病,赵向秋花掉家里仅有的存款,这也是她在2014年因车祸被撞后获赔的16000元。
在继父与母亲共同生活的17年间,赵向秋早已将吕候兴视为亲生父亲。为了让继父能减轻疼痛,赵向秋坚持为他使用进口针剂,可是每月几千元的药费,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我对不起这个孩子。”吕候兴说,她很感激赵向秋能把自己当成亲生父亲一样照顾,他恨自己生病,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压力。然而考验赵向秋的磨难,远不止这些。
年前,王桂华嗓子感到不适,但是她一直拖着不敢告诉女儿,后来发现病情严重,不得不和女儿讲了实情。赵向秋向朋友借了100元钱,带母亲去医院看病。经检查,王桂华被确诊为喉癌,医生建议立即手术。母亲的病情再次无情打击了赵向秋,“我不知道为什么生活这么难,这么多难事都让我碰见了,我该怎么办!”母女俩抱头痛哭,躺在床上的吕候兴,更是暗自垂泪。
数万手术费 难住一家人
家里有病人,负担重,过年期间,赵向秋根本没钱置办年货。得知赵向秋家的情况后,朋友和社区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和肉。现在,母亲只要手术就能战胜病魔,可这对于赵向秋一家,却是不知如何渡过的难关。
我不想没有妈,我真的很不孝顺,没能力救她。”赵向秋说,继父每次发病,全身都剧痛难忍,家里还剩下1500元留着给继父打缓解疼痛的针,谁都没敢动。另一边,母亲喉癌再不手术也会有生命危险,家里却拿不出手术费。望着继父、母亲,赵向秋再也说不出话,放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