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6日讯(李华虹 方若冰 记者 陈南竹)3月26日,第一届冰城乳腺疾病论坛暨乳腺癌规范化治疗进展在哈尔滨隆重召开。大会邀请了我国乳腺外科领域众多专家,共同探讨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的相关课题,来自黑龙江各地市级医院以及吉林省、辽宁省各医院代表团的一百多名乳腺肿瘤医生参加了本届论坛。在本次会议上,黑龙江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正式成立,黑龙江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的成立旨在推动黑龙江各地市级医院乳腺疾病治疗的规范化进程,提高我省的女性乳腺疾病防治水平。
据了解,大会另一重要议题是成立了黑龙江省医学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哈医大二院乳腺外科主任、黑龙江省乳腺外科专家张建国教授当选首届主任委员。据张建国主任介绍,乳腺疾病分会直属于黑龙江省医学会,成立的目标旨在推动我省乳腺疾病的规范化治疗进程,为我省乳腺疾病专业的医生提供交流学习和沟通的平台,以提高我省乳腺疾病的治疗水平。
张建国主任介绍,学会将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乳腺疾病、肿瘤、放化疗、内分泌等领域专家,定期开展学术和培训活动,为我省地市医院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在乳腺肿瘤规范化治疗方面,尽量整合内科、外科、整形科、放化疗等学科的综合力量,为我省乳腺疾病患者提供最先进的诊疗方式。学会也将针对我省多民族地区的特点,开展乳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此外,乳腺癌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院高水准的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乳腺癌治疗的“金标准”。但是一项调查显示,高达67.2%的诊断病例缺失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病理信息,这会造成乳腺肿瘤治疗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作为乳腺癌患者后续靶向治疗的重要病理诊断依据的HERR2检测,45家医院中仅有62%的检测报告符合标准。此外,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那些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身上,治疗指南要求这些患者应全部接受辅助激素治疗,但真正按照标准去做的患者占比只有80.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还有近10%受体阴性的患者本不应该接受这项治疗,也接受了此项治疗,但患者本身不能从中获益。这些问题都是严重制约中国乳腺癌疗效和患者生存率的一个瓶颈。
据了解,我国乳腺癌诊疗规范没有真正落实,目前,我国乳腺癌5年整体生存率仍然很低,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尽管我国各医疗机构都将“规范诊疗”提到了重要位置,但在具体操作时不规范的情况依然随处可见。如在所有需要化疗的侵润性乳腺癌患者中,只有81.4%的人接受了辅助化疗。有报道显示12.1%的辅助化疗患者只接受不到4个周期的治疗(低于推荐最低标准),造成了治疗的严重不足,这将成为日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风险之一。很多年轻乳腺癌患者盲目乐观,忽视乳腺癌的系统治疗,造成了辅助治疗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
张建国主任指出,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从而间接造成乳腺肿瘤风险的增加,最常见的乳腺肿瘤刺激因素有:
1、熬夜: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使得由大脑控制的激素分泌水平紊乱,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
2、精神刺激:精神刺激可改变人体内环境,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国外研究发现,经历过精神创伤或生活挫折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可升高2~3倍。
3、吸烟:女性吸烟是患乳腺癌的危险诱因,尤其青春期妇女,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患乳腺癌的概率高出2/3。月经初潮后5年内开始吸烟的女性比不吸烟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9%。
4、多次人工流产:流产导致体内激素骤变,可诱发乳腺疾病,反复多次的乳腺病变可成为乳腺癌的诱因。
5、过于紧身的内衣:穿过分紧身内衣会影响淋巴回流,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6、激素类药品:有些女性为了使乳房丰满或延迟更年期而服用激素类药物,结果导致内分泌紊乱,增加了患乳腺癌的危险。因此,对激素类药品的使用要谨遵医嘱,不要长时间大剂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