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举行第16次集体海葬活动 60位逝者长眠大海
2016-03-29 09:16:1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智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29日讯 闻涛而眠,枕浪而息。26日9时,载着70名市民与60位逝者骨灰的船只从大连港码头出发,轮船马达轰鸣,启程前往骨灰撒海的目的地,开始哈尔滨市第16次集体海葬活动。

  “妈妈,我们永远怀念你。”26日,温女士和丈夫、哥哥手捧鲜花和千纸鹤在大海上将装有母亲骨灰的降解罐缓缓放入大海中。“母亲是个很开明的人,而且也热爱大海,今年年初她去世前留下遗嘱,死后一定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为了完成母亲遗愿,我们报名参加了海葬。”温女士表示,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她们还连夜折叠了1000只千纸鹤。向大海中撒下花瓣的同时,温女士也把千纸鹤缓缓送入大海。“老人的选择我们很理解也支持,这种身后骨灰处理方式不仅环保,同时也给国家节约了土地,为我们后辈们树立了榜样。”温女士说。

  在这次集体海葬活动中,记者见到了海葬活动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家庭,一家来了8名亲属,共同送别4位逝去亲人。任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参加过哈尔滨市组织的第七次海葬活动,送别94岁去世的母亲。参加完上次海葬活动后,全家人都觉得这种丧葬处理方式最文明最环保。今年全家人都一致决定参加这次海葬活动送别亲人。“相对于传统殡葬方式,海葬要更环保,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听说即将有海葬补贴政策出台,全家人都更加支持海葬。同时,海葬后祭祀也很方便,将来如果想念老人,就到大连这片有海的地方来看看……”任女士说。

  据介绍,民政部等9部门于2016年2月19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并在进一步完善以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殡葬政策基础上,指导和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把树葬、海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的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纳入奖补范围,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目前,我省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正在积极沟通协调,将出台惠民殡葬实施意见,对生态安葬进行补贴。补贴政策出台后也将极大鼓励市民选择海葬这一节地生态葬法。

  据了解,经过8年探索,哈尔滨市海葬已经步入常态化,从2009年至今,哈尔滨市先后有559份骨灰撒入大海,也陆续开始有家属跟着每年海葬的船只前往骨灰撒海海域祭祀亲人。为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哈尔滨市殡葬管理部门从今年起,确定将海葬活动常态化,即在三月至十月期间,不定期多次举办海葬活动,不仅限于清明期间的两次,不限制报名时间,接受长期报名。报名人数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即可随时组团赴大连举行海葬活动。发团前,工作人员将会提前一个月与家属沟通和联系,办理参加海葬活动手续。另外,年龄超过60岁的逝者家属如为故人选择海葬形式,也可拨打963913殡葬服务专线,选择海葬代撒业务。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