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日讯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我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无疑为黑龙江更好地打造冰雪产业、发展冬季旅游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省旅游局日前在哈尔滨市举办“冰天雪地”变“金山银山”专题研讨会,国内知名冰雪、生态旅游专家积极出谋划策,为黑龙江做大冰雪旅游提振信心,为做强冬季产品开启智库。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将松花江建成冰雪“秦淮河”
黑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独具匠心的冰雪艺术、美不胜收的冰雪风光。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我省有冰资源、雪资源、冰雪复合资源,这是我们的绝对优势和最大卖点,基于此,可以考虑把冬季的松花江建成冰雪“秦淮河”,打造独树一帜的冬季旅游产品;黑龙江的冰雪旅游产品完整度可说是全国最高,在这里可滑雪、赏雪、戏雪、玩雪,中国雪乡无法复制,冰雪大世界世界瞩目,我们应该探讨冰雪项目多样化开发。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窦文章建议增加冰雪体验项目,冰雪大世界可以增设冰雪酒吧、冰雪餐厅,把冰雪活动、冰雪消费融合于冰雪观赏之中,在哈尔滨冰雪旅游中可以规划一条从哈尔滨市到亚布力的冰雪观光快车,设计游客体验环节;加快产品创新,采取“冰雪+”和“冬季+”模式,从“冰雪+”向“冬季+”转变,把冰雪+节庆、冰雪+主题、冰雪+度假、冰雪+会展招募、冰雪+温泉、冰雪+别墅体验等模式做好做强,保证冬季产品的丰富多样性。
突破藩篱提升滑雪产业 滑雪场走“四季化”道路
我省滑雪产业在全国具有领先和龙头地位,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万科集团滑雪事业部首席战略官伍斌建议,提升龙江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比例,更多地关注已经建设好的滑雪场馆,改善产品改善服务,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的参与,只有本地市场参与程度提高,黑龙江才能保持在滑雪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要考虑外地客源多是以度假为目的,黑龙江不应只单纯发展比赛用滑雪场,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冬季旅游度假目的地。亚布力目前已经实现三山联网,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实现整体营销,在对外形象、客户体验上完全实现三山联网的实际效果,采取统一营销统一产品的方法,把三山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优势。中信国安集团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建议,在做好滑雪旅游服务小精深方面做好功课,进一步提升滑雪场的旅游服务软实力,增强亚布力滑雪旅游的吸引力。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管理中心单兆鉴说,以亚布力为代表的黑龙江滑雪场应跨越从奥运冰雪项目到大众冰雪项目这个门槛,走“四季化”道路,谋求冬夏两旺、四季不歇业的发展格局。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建议把轮滑、旱冰、旱雪纳入冰雪旅游项目,变冬季旅游为四季旅游。
省科顾委副主任刘世佳建议,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共筑会议度假与竞技运动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东方达沃斯,进一步提升亚布力的品牌影响力。要整合资源联合发展,整合亚布力、中国雪乡、林海雪原三大冰雪旅游区,同时抓住建设哈长城市群机遇,在整合资源中考虑哈尔滨到长春城市群的发展布局,以及国家重大的战略布局,通过形成壁垒、联合营销、联合共建、联合管理产品、联合创新等方式共建自强,以滑雪运动冰雪观光产品为基础,实现区域内的山地资源、温泉资源、文化资源、乡村资源等的融合。共建山地运动、会议、度假、养生、休闲、温泉、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拉长冰雪产业链 让冰雪装备实现“龙江造”
冰雪产业的发展自然带动大众对冰雪装备的需求,省科顾委副主任刘世佳说,黑龙江招商引资应该重视冰雪装备建设项目。我国冰雪装备项目缺乏,产品质量也不高,许多冰雪装备由国外进口。黑龙江首先应抓好冰雪装备制造,包括雪地摩托、压雪机、造雪机等;二是要抓好滑雪器材类制造,包括滑雪板、雪鞋、头盔雪杖等;三是抓好化学服务加工类制造,包括雪服、风镜、手套等;四是抓好滑冰类项目制造,包括冰刀、冰鞋、冰帽、冰袜、冰手套等;五是抓好配套服务类制造,包括酒店、停车场、医疗救护车等。
打造“冷”文化 发展冰雪运动从娃娃抓起
发展旅游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说,打造冰雪文化要从教育入手,从青少年入手,他建议把黑龙江发展成为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培训基地,为国家培养大批冰雪运动专门人才,向全国输送大量的冰雪运动教练,这些教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输送回黑龙江来打比赛。省科顾委副主任刘世佳建议从娃娃抓起,培育冰雪运动爱好者,打造黑龙江省的冷文化。从小学到大学都应开展冰雪课程,定期组织冰雪活动,培养学生爱雪戏雪赏雪的兴致,让学生在冰雪活动中强健体魄、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因为冰场少,建议大专院校开放冰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