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7日(记者 张隽珊)7日,哈尔滨市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对话会举行,研究哈市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会议提出,哈市要盘活汽车存量资产,突出寒地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力争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5万辆。
“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结构问题突出
对话会上,与会专家对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写的《哈尔滨汽车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评审。《规划》中分析,“十二五”期间,哈尔滨汽车产业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偏于低端,研发能力不强,高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少;集成式大企业不多,缺乏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零部件多元化配套不足,过于依赖本地配套需求,产业价值链急待向装备服务业拓展;设备老化现象普遍,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设备;民营骨干企业少,缺乏灵活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机制。
探索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成发展机遇
面对“十三五”汽车发展环境和趋势,哈尔滨汽车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机遇,国内汽车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东北地区人均汽车保有量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市场提升空间大。长安福特达产扩能和哈飞汽车重现活力可以重构哈尔滨汽车产业链,实现本地零部件企业能力提升。
此外,开展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的适应性研发和运营是整个汽车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哈尔滨有条件针对这一课题的解决方案做出有益探索,也可抓住这一市场细分领域谋求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独特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据了解,哈尔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突出寒地特性,已具备一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和科研能力。截止2015年底,哈市拥有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和研发企业25家,其中,整车和专用车生产企业4家,零部件企业19家,科研院所2家,产品覆盖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专用车、动力电池制造、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电控和充电设备等产业。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力争达到15万辆
2014年以来,哈市将汽车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长安福特哈尔滨乘用车、哈尔滨通联客车、龙客等整车项目,东安汽车动力股份电控小排量汽油机开发及产业化、哈轴二三代汽车轮毂等一批配套项目的先后开工建设,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为此,《规划》明确提出了2020年哈尔滨市汽车产业发展的规模目标:“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整车产能突破50万辆,其中传统汽车产能达到3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力争达到15万辆;动力总成产能突破100万台。将哈尔滨建成集研发、制造、检测、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北方重要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在“十三五”期间,以建设“长安福特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开放制造平台”、“中国寒地新能源车辆研发制造检测应用基地”、“中国石墨材料产业战略增长极”和“中国北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示范城”五项重点任务为抓手,力争实现规划目标。
盘活汽车存量资产发展新能源汽车
作为哈市汽车产业最大的存量资产,要盘活哈飞存续企业资质和资产,积极引进国内其他整车企业来哈投资建厂,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款传统汽车,并通过哈飞汽车存续资产的盘活,带动本地配套企业转型发展。
《规划》提出,以传统汽车为龙头打造汽车产业集群,推动整车企业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中高端特种专用汽车产业。以新能源乘用车为主攻方向,盘活哈飞乘用车资质。以哈飞乘用车资质和建成的四大工艺和生产线通用设备为开放平台,利用“互联网+”和“众创众筹”思路,将哈飞汽车打造为“新能源汽车开放制造平台”。支持通联客车和龙江客车加快项目建设,开发适合寒地低温运营的纯电动智能客车、微循环客车和低地板客车。支持哈尔滨专用车企业开发新能源物流车、厢式货车、特种车和底盘。
同时,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依据哈尔滨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出台,整合生产端和市场端资源,推进租赁业务与现代信息平台融合,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坚持“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主导”模式,逐步实现充换电等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支持充电装备企业开展充电设备技术和运营模式创新,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和运行监控网络,建成覆盖运行车辆、充换电站、服务设备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信息交互和智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