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瘫痪小伙张连涛编织中国结重拾希望“双腿没有知觉,我用双手丈量世界”
2016-04-11 10:10:09 来源:生活报  作者:仲亮 张卫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11日讯 33岁,本应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牡丹江瘫痪小伙张连涛却被命运倍加捉弄。下肢瘫痪、父亲去世、母亲患病……接踵而至的不幸并没有击倒他,用双手编出红彤彤的中国结,就是他梦想的开始,支撑起他对未来的希望。他说:“纵然双腿没有知觉,我也要用双手去丈量世界。”8日,记者来到牡丹江市兴隆镇福利院,见到了这位瘫痪却热爱生活的33岁年轻人张连涛。

  曾想走遍全国下半身却因病彻底瘫痪

  2011年,张连涛在政府救济下住进了福利院。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轮椅上,腿上还放着未完成的中国结。

  张连涛原本一家四口人,住在兴隆镇乜河村。他从小有个梦想,就是赚钱带着家人走遍祖国各地。2007年,他考取驾照当上了了司机,哥哥去了大连打工。眼看日子一点点好起来,一切却在2008年戛然而止。

  2008年4月,张连涛开始不断发烧,5月在医院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住院花光了家中积蓄,这却只是噩梦的开始。“出院后,我还是经常发烧,身体没有劲儿。”2009年一天,张连涛在街上时突然发现,一条腿用不上力气了。他眼前一黑,连跑带爬回家,抱着母亲就哭。“妈,我瘸了。”

  2010年,张连涛胸部以下彻底瘫痪,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告别汽车,坐上轮椅,这一年他才27岁。

  “我恨自己,也恨上天不公,我不能为父母尽孝,吃喝拉撒都让父母照顾。”感到人生无望的张连涛多次想到了死,但是一想到父母,慢慢又打消了念头。

  屋漏偏逢连夜雨,张连涛患病期间,父亲又因脑溢血瘫痪在床,没过多久,65岁的老父就去世了。“父亲出殡时,我竟连下跪都不能,连头都不能磕一个。”紧接着,积劳成疾的老母亲也患上了风湿、心脏病。

  重寻信心与热情自学编织500多个中国结

  “2011年,是我最难熬的一年,整天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啥话也不想说,啥事也不想干。”在垂头丧气中,2012年春节到了。

  “那年春节,电视上到处都是中国结,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张连涛看来,红彤彤的中国结又喜庆又好看,“象征着团圆、向上、希望,让我心底一下子火热起来。编织中国结不需要双腿,只要有双手和足够的耐心就行。将身心都投入到编织这种美好挂件中去,啥也不乱想,这正是我需要的。”

  为学会这项在轮椅上就能完成的技艺,张连涛查了很多资料,慢慢摸索。2012年10月,一个本地公益组织恰好来到兴隆镇养老院服务,发现了正在编织中国结的张连涛。“志愿者们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说,我现在还是有些不太会,能不能帮我找一本编中国结的书。”第二天,志愿者们就将一本关于编织的书送到张连涛手中。从此,张连涛钻进书里,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编织技艺。如今,他不仅能编织中国结,还能编小葫芦、小蝴蝶等挂件。“我一天最多编五六个,从2012年至今,我已经编了500多个中国结了。”

  他原本灰暗的世界,重新有了色彩和梦想。

  病情有了转机

  买个中国结帮他站起来

  张连涛有时会在养老院路边贩卖中国结,但并不看重销路,主要是想出门散心。“一拿起中国结,心情立即就转好了。"他笑得眯起了眼,“昨天,我还去了牡丹江平安小学教孩子们编中国结,孩子们学得可认真了。”

  “连涛非常爱读书,我过两天还要给他送本《红楼梦》。”平安小学魏老师介绍,她从志愿者处得知张连涛的故事后邀请他来到学校,“孩子们从张连涛身上学到了自强精神,五一期间,大家会带着编织好的200多件挂件,到公园进行义卖。”

  现在,张连涛的病情也有了好消息,“我重新拍了片子,寄给了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脊髓空洞症专科的刘勇主任。”医生表示,患病时间太长了,肌肉已经有些萎缩,但还可以做手术,手术费大概需要5万元。听到自己的腿有希望,张连涛喜出望外。“有关部门知道我的情况后,还要想办法帮我解决手术费问题呢。”

  “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废人,我还想重新站起来,学习更多技能孝敬母亲,回报哥哥和好心人的帮助。”张连涛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母亲也同意。

  如果您想买一个张连涛编织的中国结,或是想为他送上一份祝福与鼓励,可拨打张连涛电话13836364951。

责任编辑:姜继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