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8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实施。没想到,一个针对跨境电商的税收政策,却掀起了阵阵涟漪,各种说法瞬间刷爆“朋友圈”。微信和网络上流传的一些个人出境购物的说法靠谱吗?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谣言:微信朋友圈流传,“4月8日以后个人出境购物没有免税额度,买一元钱的东西也要缴税。”
行邮税新政
真相: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无论是到境外旅游、出差还是探亲访友,回国时个人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5000元并没有变化。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对超出部分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
新政内容:税率由四档调成三档(原为10%、20%、30%、50%)
15%:计算机、照相机、食品、饮料、玩具、游戏品等;
30%:衣服、自行车、摄像机等;
60%:眼影、香水、高档手表等。
跨境电商税收新政
谣言:
有传言说,“居民旅客回国携带行李单次2000全年2万以上全额交税”。
真相:
这是以讹传讹,把针对跨境电商的税收政策跟个人入境的税收政策“混为一谈”了。
新政内容:
一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再按行邮税征收,而是在购物限值内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税率可以享受七折优惠。单次交易限值为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万元。
二是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不再设免征额。
500元以下的商品税负增加
记者调查发现,这两天不少跨境电商的促销手段,已经开始从以前的“包邮”扩展到了“包税”。但商品价格却出现了一定的上涨,有些原有的优惠券也不能用了。“当前我国对一般进口消费品只征收17%的增值税,打七折后的最终税率等于11.9%,略高于之前10%的行邮税税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斌认为,此次跨境电商税收政策调整对普通居民影响不大,不会给消费者增加太大负担。但由于取消了免征税额,500元以下的商品税负有所增加。像食品、保健品、奶粉、纸尿裤等,增加的税负是体现在价格上,还是会被跨境电商自行消化,仍有待观察。“剁手党”每年限值2万个人年度交易限值才2万元,买一个包包就好几万元,“超标”了怎么办?实际上,超过这个限额消费者仍可以购买,只不过要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缴税,不能再享七折优惠。
新税制商品清单
日前,《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向社会公布,清单共包括1142个8位税号商品,包括部分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以及部分化妆品、纸尿裤、儿童玩具、保温杯等。其他产品则需按照行邮或一般贸易进口。
液态奶未列入清单
也有跨境电商犯难:像液态奶等一些之前已经进入了保税区仓库的商品,现在未被列入清单,面临无法清关销售的问题。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对于已经进入保税区而不在清单之列的商品如何处理,相关政策目前正在抓紧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