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2日讯(实习记者 安泽 记者 孙晓锐)12日,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将3只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在铁力市映山湖生态园内放飞大自然,其中包括2只猫头鹰和1只游隼。

放生后的猫头鹰迟迟不愿离去 安泽 摄
2015年11月14日,一名游客在路边拾到一只受伤的大鸟,游客将该鸟送到铁力市森林公安局。救护中心工作人员问讯赶到现场,对受伤动物进行应急处理并运回救护中心。2015年12月19日,救护中心接到鹿鸣钼矿区群众打来电话称,发现一只猫头鹰伤势,需要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前往并将猫头鹰接回中心。两只猫头鹰的伤情相似,均为翅膀骨折,一只为左侧,一只为右侧。救助回到中心后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和伤情诊治经过检查确诊为左侧翅膀骨折。中心针对猫头鹰的伤情,首先进行饲喂和补给饮水,以恢复其体力。第二天猫头鹰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开始在围栏中活动,此时,中心在饲喂食物中加入接骨药品,在饮水中加入消炎药品。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养护与治疗,经过专家组认定:猫头鹰的伤势已经痊愈,具备野外生存能力,达到了放飞的技术标准。

只剩下一支翅膀的游隼 安泽 摄
2015年12月24日,救护中心从鹿鸣林场救助一只伤残的游隼。翅膀基部流血,伤势较重,无法站立,更不能行动,生命体征状况较差。中心人员首先对其进行了止血处理,然后用双氧水、碘酒对外口处进行消炎,以控制伤势的恶化。通过一周的治疗,伤势得到很好控制,游隼的生命体征状况好转,摄食量有所增加,活动能力增强。但是,其左翼损伤严重没有好转迹象。经确诊,受伤的翅膀已经无法恢复正常,如果不截掉伤口难以愈合容易发生病菌感染而危及游隼的生命。为此,2016年2月20日,中心对其进行了截肢手术。经过近两个月的护理与恢复,如今游隼的体质状况良好,综合指标合格。除飞翔外,其它方面都已恢复正常。
据了解,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前身是东北林业大学铁力中国林蛙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12月,是铁力市政府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成立的公益类机构。其宗旨是系统研究救助和科学利用小兴安岭野生动物资源,以研究林蛙养殖为突破点发展林下产业,拓展林区经济增长点。2006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蛙类专业委员会挂靠林蛙研究所;2010年由伊春林管局申请,经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批复:“成立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助繁育研究中心”,一套人马两个职能。负责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应急基础设施和紧急救护饲养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系统和建立野生动物自然活动档案,科学救助和恢复濒临灭绝的小兴安岭野生动物种群。2014年依据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黑森护[2014]366号文件,文件确定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助繁育研究中心为森工林区内承担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成立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依法开展野生动物救治、饲养、放飞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