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4月20日讯 19日,记者在我省参加第32次南极科考测绘队员归来媒体见面会上,见到了高文刚和朱李忠,这两名由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选派的第32次南极科考测绘队员,15日回哈。谈起南极科学考察,高文刚说,这种人生经历对自己是一种激励。朱李忠在南极科考期间,女儿出生了,他经历了南极科考和为人之父这两件人生的大事。高高瘦瘦的朱李忠已经是第三次参与南极科考了。
衣服虽然很厚 后半夜还是会冻僵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自2003年以来,参加了我国第19、21、22、23、24、25、26、27、28、29、30、31、32次南极科学考察工作,先后派出了39人次执行南极科考任务和后勤保障任务,承担并完成了10余项国家级地测绘保障项目,测制了覆盖南极科考区域地形图30多万平方千米,参与完成了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高文刚赴南极昆仑站执行内陆考察任务,也是高文刚头一次参与南极科考。记者在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网页上看到了高文刚的一篇日记,“虽然我们东北也很冷,但是跟这儿的冷、这儿的风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啊!在工作过程中,有许多小螺丝无法借助器具完成固定任务,必须徒手去完成,而当时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每固定一个螺丝,手就冻得没有知觉了。衣服虽然很厚很保暖,但到了后半夜衣服还是被冻透,身体几乎冻僵。”
穿40厘米长大棉鞋 高文刚50多天瘦了8斤
高文刚对记者说,南极气压低缺氧,最高气温也要零下三十五六摄氏度,冷时气温要在零下四十二三摄氏度。雪刮起来才知道南极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他们穿的鞋有40多厘米长,里面是棉的,外面又加了一层,很重,走起路来非常不方便。从出发到回来50多天,高文刚瘦了8斤。高文刚说,到南极的头一天他就睡不着,气压低,难受得头痛。他们一般7点出发,晚上6点宿营。
在南极的21天,他只给家里打过3次电话,一次通话三四分钟,因为大家都排着队等着,不好意思说太长时间,也就是报个平安。
女儿出生 朱李忠还在南极科考
2016年1月11日女儿出生时,朱李忠正在南极科考。这是他第三次参与南极科考了,任务是赴南极长城站执行“中国南极长城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建设”二期工程和长城站站区及周边倾斜摄影测量。他说:“我对南极的工作状态还适应了些,每次都有一种不忍割舍的感觉,如果有机会还会来的。”
朱李忠介绍,这次执行长城站站区及周边倾斜摄影测量任务时,采用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共飞行28个架次,完成长城站站区及周边约2平方千米的倾斜摄影测量数据获取任务,获取我国首张南极科考站区真三维实景地图。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极地工程中心主任吴文会介绍,这次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首航试飞成功,并成功飞越海拔超4000米的南极昆仑站,标志着我国迈入南极考察航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