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2日讯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保健,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医保健也在不断被认可。一些小商贩抓住市民的这一心理,为了趁机捞一把,开始在街边摆地摊卖中药。不少市民光顾这些街边中药摊,把中药买回家,用于保健或治疗,一些中医药专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购买者在街边买回的中药,带给自己或是家人的很可能不是健康,而是风险。

不少市民在路边中药摊前驻足购买。
市民反映有人街边摆摊卖中药
4月20日,让胡路区一居民向记者反映,自家小区的市场上有人摆摊卖中药,卖药人把这些药的疗效说得很神奇,她也想给家人买一些,但有点担心这些路边摊买来的中药不靠谱。
记者来到反映人所说的这个居民区市场,在市场的一端,看到一名50岁的中年男子,正在向过往行人兜售中药。男子在街边铺了一块塑料布,塑料布上并排倒了三小堆深褐色、类似干菜一样的物质,在男子自备的“说明书”上可以看到,这三堆物质分别是红景天、肉苁蓉和锁阳。看到这些说明,很多人才知道,原来男子卖的是中药。除了这些中药,塑料布边的一块石头下,还摆着一沓百元大钞,卖药的男子或许是想暗示过往行人,他的中药销量很好。不断有路过的小区居民停下来,读一下“药品说明书”,再蹲下身子,拿起其中的一块仔细瞧瞧。

这些不知来路的路边中药实在不能让人放心。
神奇中药总有一种适合你
记者在小贩摆出的“说明书”上看到,红景天: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散瘀消肿、加强记忆力和注意力;肉苁蓉(大芸):补肾阳、益精血,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饮、筋骨无力;锁阳:能补肾阳、益精血,治阳痿、尿血、血枯便秘、腰膝痿弱。每当看到有人关注这些中药,小贩的叫卖声就会更大一些,努力向来者介绍这些中药的神奇效果。男子还向围观者介绍这些中药的使用方法,说吃起来非常简单,泡水和泡酒都可以。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蹲下来,仔细挑拣了几块红景天,男子用自带的老式杆秤,称重后向老人收取了30元钱。对于这个价钱,老人显得有些诧异,随口问:“不是15块钱吗?”卖药男子解释称,是15块钱一两,三种不同的药价格相同。看到老人有些不高兴,男子随手又拣了两块放进称好的塑料袋里,老人就没再说什么。来地摊买药的人甚至向男子介绍自己或家人的病症,让男子帮忙推荐买哪种好。
记者注意到,不管人们说什么病,男子总能在自己的三种药材中找到对症的一种,而买者对这种介绍似乎也深信不疑,总会或多或少地买上一些。
一无所知“买回家吃着试试”
记者追上一位刚刚买了肉苁蓉的老人,与老人攀谈中得知,她购买肉苁蓉是给儿媳买的。老人称,儿媳已经32岁了,还没有生育,一家人到处寻找偏方治儿媳的不孕症。看到男子中药摊上的肉苁蓉可以治不孕,就想着买一些回去给儿媳泡水喝。老人称,她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是肉苁蓉,更不知道肉苁蓉应该长成什么样算好,只是男子这样说,她就信了。
看到记者对这些中药的疗效有质疑,老人表示,也没盼着真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是抱着“反正是中药,治不好也治不坏”的心态,买回家试试,万一管用了就再好不过了。很多购买者均表示,对这些中药材几乎一无所知,也有人称,只是听说过,但是对其形态以及功效并不了解,认真挑拣也只是装装样子。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购买者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保健,他们认为,中药具有保健作用,并且没有副作用。
中医专家:街边卖中药涉嫌违法
对于商贩在街边摆摊卖中药的行为,四医院中医科主任解小林主任明确表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街边随便摆摊卖中药属违法行为。解主任介绍,中药是特殊商品,药店或是医院中销售的中药材,都是经过正规检验检疫机构严格检验的,并且很多中药在使用前,都要经过科学的炮制或加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药效。而路边摊出售的中药材,大多都没有经过检验检疫,也无法判定其炮制加工过程是否科学有效。解主任称,他也很早就注意到路边摊卖中药,很多市民盲目购买的情况。作为业内人士,解主任称,他看着很着急。首先,很多购买者对于中药的了解少之又少,很难分辨摊上的中药是真是假,媒体曾多次报道不良商贩为了谋取暴利伪造中药材出售。还有一些商贩为了增加中药材的分量,在里面添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解主任还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一次,有人在路边出售红参,看起来堪称完美的红参也吸引了解主任的目光,拿在手里怎么看都觉得是好参,但是询问价格后,解主任忍不住笑了,因为这些品相上等的红参批发价只要30元一斤。据此,解主任判断,这些红参一定是假的。由此可见,仅通过眼睛看,普通市民根本无法分辨那些足可以乱真的“中药材”。
“吃不好也吃不坏”?非也,是药三分毒
对于市民街边摊买中药“吃不好也吃不坏”的心态,解小林主任称,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解主任表示,越来越多的市民注重保健是好事,但这种保健一定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解主任接触过的病例中,不少人认为保健就是补,各种补,但是解主任称,中医讲“虚则补之”,也就是说,只有身体真的的虚才需要补。而所谓的虚,还有很多说道,单就肾虚而言,就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精亏耗,一定要明确区分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补错了,不仅对身体无益,甚至还会造成不小的伤害。
近来,在接诊过程中,解主任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一段时间内,如果网络或是微信中流行某种中药偏方,一些市民就会“对号入座”,然后来到医院按方抓药。市民的这种举动,让解主任等中医药专家感到非常无奈,不仅因为那些方子有些根本毫无依据,即使有一定作用,也未必适合大多数人。解主任提醒市民,不要在街边随意购买中药材,用于保健或治疗,使用中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否则很容易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