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4月27日讯 26日,记者从哈医大二院“爱心日”大型义诊活动上了解到,继我省首例“换心人”杨玉民存活18年半后,作为我省的第二位“换心人”,今年55岁的于文峰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已经健康生活了22年,再次刷新了亚洲心脏移植术后存活纪录。
33岁心脏移植术后已健康生活22年
55岁的于文峰是尚志市的一名数学教师,现在带的是高三毕业班。回忆起自己的“换心”经历,他清楚地记得,1993年,32岁的他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晕倒在讲台上,紧急送医抢救后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才能继续生存。“患病后的第二年,我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入院,入院时已经有过反复室颤,并且双下肢浮肿,抢救多次,随时有猝死的危险。”于文峰说,当年2月8日,哈医大二院投入八十多名医务人员为他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据哈医大二院心外科蒋树林主任回忆,我省首例“换心人”杨玉民术后经过了长达数月的恢复和漫长的反复治疗,而于文峰术后的恢复速度堪称奇迹,术后仅3天很多指标开始回归正常,半个月后,他的心脏和身体状态就已经恢复如初,甚至可以出院了。
目前于文峰保持着亚洲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好的记录,现在他的目标是挑战全世界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
为“换心人”佩戴远程心电实时追踪心脏动态
在今天的义诊现场,除了于文峰,赵传军、杨孟勇、孙立滨其他三位“换心人”也来到现场,在心内科专家指导下接受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今年69岁的赵传军来自我省逊克县,目前已经术后20年半,身体状况极佳。作为术后超过20年的“换心人”,赵传军和于文峰两人携手一同挑战更高的生存纪录。
73岁的杨孟勇是我省接受心脏移植术年龄最大的“换心人”,国际上公认55岁是心脏移植的禁区,而当时杨孟勇已经57岁了。“当年抱着赌一条命的决心,2000年1月16日,医院动用了100多名医护人员,经历了6小时10分钟,为我完成了手术。”杨孟勇说,手术使他重获新生,现在的他每天写字、画画、写作,“上天给了我额外的幸福时光,我非常感恩,现在每一天我都觉得十分珍贵,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时监测“换心人”的心脏动态,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的专家在一周前就分别前往“换心人”家里为他们佩戴了远程心电。这样,“换心人”的心脏实时动态就通过设备直接传输给心内科的专家,专家会根据他们的心电变化情况,随时指导用药、调整生活节奏、情绪、饮食、运动等,通过实时监控,最大程度为他们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因不了解急救流程6成心梗病人
错失抢救机会
在义诊现场,据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2.7亿,近5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我省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地区。其中,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梗,极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危及生命。而现实情况是,有六成心梗病人因不了解急救流程错失抢救机会。“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就是在5分钟内。”
于波教授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三高”人群,在生活中要注意舒缓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要注意气候变化,天气骤然变热,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出现血液浓缩,诱发心肌梗塞;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足够的睡眠,杜绝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