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7日讯(訾利民 记者 付巍) 27日,由东宁市水产局举办的“绥芬河水系大马哈鱼苗增殖放流活动”在绥芬河下水磨河段举行。此次增殖放流秋鲑大马哈鱼苗25万尾,放流马苏大马哈鱼苗2万尾。从1988年开始,28年来,东宁市累计向绥芬河水系放流大马哈鱼苗1000多万尾,滩头鱼苗1亿多尾。
东宁市民参加放生活动。
大马哈鱼学名又叫鲑鱼,是绥芬河水域珍稀的洄游鱼种。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加上人为过度捕捞等原因,大马哈鱼的数量锐减,使海洋的生态平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护这一珍稀资源,东宁市于1988年在绥芬河水系出境处设立了大马哈鱼放流站,连续28年人工孵化大马哈鱼苗和滩头鱼苗。
人工放流大马哈鱼是一项生物工程,是利用大马哈鱼洄游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的海洋放牧式渔业,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实现自然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次放流的鱼苗历经半年多培育,长度都在6~9厘米左右,其鱼卵受精率、孵化率、鱼苗饲育成活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已超过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
责任编辑:张广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