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9日讯 周彩玲、吴树望是牡丹江海林市朝阳社区的一对普通夫妻,在邻居们眼里,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因为吴树望有三个患有侏儒症的哥哥。1987年,周彩玲和吴树望结婚,他们用责任与担当支撑起这个家,对家人尽心尽力地照顾。结婚后,周彩玲每天既要照顾女儿,又要照顾好三个哥哥,每天都会把做好的饭菜送到三个哥哥的屋里,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女儿长大后,受周彩玲的言传身教,也帮妈妈一起照顾三个伯伯。如今,30年过去了,三个哥哥也先后去世,但周彩玲家却仍是个有爱有温暖的地方。

“照顾亲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没啥可宣传的?”虽然外界对周彩玲家的褒扬此起彼伏,但周彩玲夫妇却显得十分平淡。因为,在周彩玲夫妇看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亲情使然,并没有什么值得传颂之处,然而恰恰是这种,折射出了周彩玲家的最美之处……
同甘共苦担起生活重担
1987年,风华正茂的吴树望与清秀俊美的周彩玲喜结连理。然而,在外人看来,周彩玲嫁入吴家无异于跳进了“火坑”,因为吴家不仅穷困,而且还是一个父母多病、家有三个患侏儒症残疾哥哥的特殊家庭,“当时吴家的家境的确很差,但我是图吴树望人好才嫁给他的。”据周彩玲讲,她与丈夫结婚时没有工作,一家老小全靠丈夫一人在工地干活维持,“当时我每天才挣1.94元,日子过得别提多难了!”回想当时的生活,吴树望满面愁容地说。
窘迫的家境并未磨灭周彩玲改变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她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做饭,然后将做好的饭菜分别送到父母及三位残疾哥哥的面前,待父母及哥哥们吃完饭,她才抽空吃一口,然后又开始忙里忙外操持家务。“我的印象中,妈妈就像个机器人似的,整天从早忙到晚,从没休息过。”想到妈妈的辛勤操劳,如今已为人母的女儿哽咽地说。
“日子过得虽苦,但妻子从没有过一句怨言,反倒将家里家外操持得井然有序,这也让我们家成为左邻右舍羡慕的对象。”想到周彩玲的付出,吴树望既高兴又心痛地说。的确,正是因为有了周彩玲的到来,才让这个特殊的家庭充满了温暖,充满了阳光。
相濡以沫挑起养家大梁
时光荏苒,转眼30载。春风吹绿了枝头,时光却染白了周彩玲夫妇的双鬓。在终日的操劳与忙碌中,贤惠孝顺的周彩玲先后送走了年迈的公婆,以及三个患有侏儒症的哥哥,而她自己也已是50多岁的老人了。
“生活熬出头了,本该歇歇了,但周彩玲丈夫的身体却又出了问题。”了解周彩玲家情况的人告诉记者,由于常年操劳,周彩玲丈夫的身体虚弱多病,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需要经常看病住院,这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再度陷入困境。为了让相濡以沫的丈夫能够有钱看病,顽强的周彩玲毅然走出家门,挑起了挣钱养家的大梁。
“50多岁的人既没技术又没经验,只能靠吃苦出力挣钱呗!”看到妻子每天早出晚归辛苦打工,吴树望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而每每看到丈夫心痛的眼神,周彩玲却总是显出一副轻松乐观的神态,并一再宽慰丈夫,“只要咱们共同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俗话说:个人有个人的福!尽管自己一生操劳,但在周彩玲的眼里,家境可以清贫、生活可以困苦,但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在一起,有一个温暖的家,就是她一生追寻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