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用笔墨纸砚向传统文化致敬 2016黑龙江东北亚时尚文化产品博览会第二日活动现场掠影
2016-05-10 21:02:1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赵怡 谭湘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0日讯(赵怡 黑龙江日报记者 谭湘竹) 10日,是2016黑龙江东北亚时尚文化产品博览会第二个活动日,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龙江家书”展区前,袅袅的琴声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有的市民专程为书写家书而来,也有偶然路过被清雅古琴声吸引的,意外发现这个颇具意义的活动而临时起意。展区内成叠的信纸很快变成一封封饱含情义的家书。从几岁的孩子到年近花甲的老人,都在时光邮筒中送出想对家人诉说的心里话,这里也不乏第一天来过的身影。来自吉林省的张作铭昨天为81岁的老母亲写了一封家书,今天又来为爱妻写了一封信。市民章女士和李女士由于昨天和朋友有约来不及现场书写,今天专程来将自己写好的家书投递到时光邮筒中。

  现场除了写信的市民,还有一部分观众在认真观看两位书法家的现场创作。悬笔落腕,笔锋遒劲,留下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佳作。现场泼墨挥毫的书法家谭英卓现在定居北京,他从小受到传统文化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师从洪铁军。身为书法家的他偶然得知“龙江家书•时光邮筒”活动,深爱传统文化的他觉得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欣然来到现场创作。谭英卓介绍说,现在学书法的孩子不少,但是从总体的比重来说还是不多。从孩提时开始练书法的好处很多,可以陶冶情操,让人的心情更平静。谭英卓说,他曾到台湾旅游,发现台湾的传统文化保存得很好,很多台湾孩子都在练习书法。在世界范围内,我们的邻居日本也有很多孩子在写书法,而我们中国大陆的孩子练习书法的人数却不多,中华文化精粹的东西慢慢都遗失了,这是万万不可的。谭英卓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大家渐渐很少写字,甚至有些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这对传承中国文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正因为如此,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书写家书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不能舍弃,应该历久不息地传承下去。

  活动现场的另一位书法家孙立民是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协会理事。孙立民回忆道,在他年幼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里,阅读家书时会很激动。他受祖父的熏陶,从小练习书法,从几岁起就用毛笔给家人写信。他认为家书重要的是“真”,尤其是两代人间传递的家书更为动人。在孙立民看来“龙江家书•时光邮筒”活动很有代表性,传承了中国的家书文化。虽然现代人都用短信、微信,但是过去人都用书信交流,书信能产生一种现代科技手段所表达不出的回味,通过书信进行真情传递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