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巴彦拓宽增收渠道加快脱贫步伐
2016-05-11 10:20:1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宋立国 王晓东 潘宏宇 白云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11日讯 近日,记者来到巴彦县采访,在黑山镇民乐村的源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社员们正忙着备耕。

  民乐村是2014年确定的省级贫困村,在开展扶贫工作时确定了产业项目扶贫计划,利用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使贫困户增收渠道逐渐稳定。

  民乐村党支部书记卜殿军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合作社把全村313户贫困户、1091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合作社,让他们享受政策,向上争取项目旱改水,引导农户不单一种玉米。”

  合作社社员郝振生对记者说:"我今年67岁了,老伴身体有病,家里全靠种地生活。去年合作社成立后,我在合作社打零工每年收入有5000多元。加上种地的收入,我们老俩口每人一年收入4000多元,我脱贫这事就有指望了。”

  源丰合作社理事长张福君向记者介绍说:“合作社是由村委会向上申请扶贫项目资金,对贫困社员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增收脱贫,目前合作社的贫困户减少到176户,贫困人口减少到641人。”

  今年初,巴彦县五岳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部分效益资金近40万元给富江乡新合村137户入社贫困户、326名贫困人口分红,每人分红1200元,最多的2个贫困户每户分红7200元,取得了全省1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乡带动贫困户脱贫试点项目首家分红的可喜成绩,探索出“农业产业+合作社+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新实践。

  记者来到巴彦镇残疾人赵雪莹家中,只见她将手写的物流单重新录入电脑,一天就能有近40元的收入,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巴彦县开展的残疾人网络就业培训,有效提高了残疾人和贫困户的致富能力。

  今年初,巴彦县通过残联与北京海达网畅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本县原有的网络就业残疾人对象扩展到残疾人家属和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计划培训2000人,网络就业率达到70%以上。主要承揽保险、物流、金融业务单子,每人单日收入在30到40元。县政府在巴彦镇试点建立了一处集中网络就业基地,年内还要在兴隆、西集、洼兴3个中心镇建立就业基地。

  巴彦县201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来,持之以恒促脱贫,“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扶贫资金970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34个村,成立专业合作社16个,带动822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年增收4500元,全县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截至2015年末,巴彦县有贫困村26个,贫困户11404户,31367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5.6%。今年初以来,巴彦县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政策脱贫、产业增收脱贫、“互联网+”脱贫、结对帮扶脱贫、政府兜底脱贫,对脱贫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到2016年末,将完成14个贫困村、7280户贫困户、20157人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末,完成12个贫困村、4124户贫困户、11210人贫困人口脱贫,摘掉省级贫困县帽子;2018年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