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2日讯 18岁的郭洋洋,患有自闭症和轻微的瘫痪。从8岁开始,他便被父母所弃,父母离婚各奔东西,他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但他从没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帮着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后,总是拿出麦克风,幻想自己在舞台上尽情地歌唱……
5月7日,记者来到郭洋洋的家里,对这个大男孩进行了采访。
眼看着孩子“没长好”
1999年的秋天,大庆市肇州县二井子乡一个困难的农户家,一个男孩降生了,取名郭洋洋。
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莫大的惊喜,孩子的降临,也让这个家庭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洋洋开始学走路时,爷爷郭洪义就发现,他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走路的时候一直都在“画圈”,想走出一条直线非常艰难。可是,家里实在是太贫困了,拿不出太多的钱去城里的医院给孩子看一看。
郭洪义回忆说,洋洋和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去。
别的小朋友动手能力都很强,但是洋洋却总是站在一旁看着,从来都不亲自动手玩耍。
有的时候,洋洋目光呆滞,只是盯着一样东西看。
父母离异他成了“弃子”
洋洋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严重,最终家人带着他去看了病。
经过诊断,洋洋患有自闭症和轻微的脑瘫。
听到这个结果,郭洪义的脑袋里一片空白。这就意味着,洋洋这辈子身边都要有人来照顾。
自从得知孩子患病后,洋洋的父母整天吵架,家里面再也传不出以前的笑声。
2006年,洋洋的父母决定离婚。洋洋的母亲是青冈县人,离婚后就独自一人走了。
洋洋的母亲离开后不久,父亲也不辞而别了。郭洪义说,他儿子走的时候,招呼都不打,一分钱也没有留下,洋洋一下子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
后来,洋洋的父亲给郭洪义打来电话,表示了自己是无奈之举,并且说等在外面混好了再回家,从此便音讯全无。
郭洪义家中只有9亩地,每年种地打粮,基本够维持祖孙三人的生活。但是郭洪义今年已经60岁了,老伴63岁了。他们害怕,自己干不动活,再也没有能力养活这个家了。
2014年,他们听说,大庆有一家服务站,对洋洋的病情能提供康复治疗,于是,祖孙3人来到了这里。
爱唱歌听坏4台影碟机
当时来的时候,郭洪义与老伴领着孙子,只拿了一些衣服,别的东西一无所有。
在托养服务站领导的帮助下,洋洋每天都进行康复治疗,郭洪义也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服务站里,一位音乐老师发现,洋洋的歌唱得非常不错,还以为洋洋受过专业训练。
其实洋洋是自学成才,郭洪义说。刚开始,洋洋只会唱一些电视剧里的主题曲、片尾曲,跟着调就能唱。
后来他把家里影碟机里的歌和二人转,全部都学会了。为了满足孙子的爱好,郭洪义每到赶集的时候,就买一些光盘回家,让洋洋学里面的歌。
现在,家中的光盘摞起来足有1米多高,光影碟机就已经听坏4台了。
来到大庆,虽然郭洪义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可是为了不让孙子唱坏了嗓子,他还是花了300元钱买了一套音响,让孙子可以尽情地演唱。
服务站里只要有活动,洋洋就会登台。
趴奶奶身边不让长睡
萨尔图区九十巷张家大院,有一间不足20平的低矮房屋。在屋子里,记者见到了郭洪义祖孙三人。
郭洪义正在往水桶里倒水,洋洋坐在水桶旁边,洋洋的奶奶则躺在炕上。
平时吃水只能到附近的水井去打,因为浑浊,所以要沉淀一段时间再饮用。
洋洋的奶奶整宿地睡不着,自从洋洋的父母离婚后,她就一直这样,只能靠药物维持睡上三四个小时。
每当奶奶睡着了,洋洋就守在旁边,他担心奶奶会离他而去,每隔十几分钟,就听听奶奶的喘气声,有时甚至直接将奶奶叫醒。
现在,郭洪义的身体也很不好,前段时间感冒严重也舍不得上医院。
家中电视是邻居赵女士资助的,过年的时候饺子馅也是邻居给的,三口人穿的都是邻居给的旧衣服。
记者去的前一晚,3口人只用剩下的一点面做了疙瘩汤。
想在舞台上尽情歌唱
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屋,每个月需要付200元房租,这已是这片区域最便宜的一间房了。
邻居赵女士说,平时三口人在家几乎都不点灯,因为电费也是一笔开销,灶坑旁边的木头也是郭洪义四处捡来的。
采访过程中,洋洋时常会重复记者说过的话。郭洪义说,孙子重复的能力特别强,而且几乎一字不落,所以记忆力也不差,现在已经会唱上百首歌了。
“我岁数大了,再过几年我们老两口不在了,洋洋可咋办?我就想让他把歌唱好,有一个谋生的手段,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郭洪义说着低下了头。
洋洋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咱的爸爸妈妈》,虽然爸爸妈妈已经抛弃了他,可他还是经常会想起。他的梦想就是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为所有人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