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13日讯 “五一”刚过,记者来到伊春乌马河区伊敏林场养猪大户王德勇家。
王德勇是名老党员,曾任伊敏林场副场长,是名副其实的“场官”,2012年王德勇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创业。他根据区域优势和个人技能,投入5万元资金,带领职工代玉国一起建起了220平方米的养猪场,搞生猪养殖,成了一名“猪倌”。
记者走进院子时,王德勇正在收拾猪舍,各猪舍被打扫得干净利索。放下手中的笤帚,他又拿起桶装饲料,逐个食槽填料,瞬间,一头头卧着的猪争相而起,往食槽里挤,一时间,嘶鸣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我手脏,就不和你握手了,养猪是份苦差事,你看我这身打扮。”王德勇略显羞涩地对记者说。
回想创业之初,王德勇感慨颇多,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在创业这条路上遇到了许多挫折。缺少技术,他就去新华书店购买种猪管理、防疫灭病的科技书籍,一有时间就“啃”书本。王德勇说:“看完书,就马上去猪舍内观察、琢磨,我的养殖经验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王德勇是个细心人,为把种猪养好,提高种猪的配种率和成活率,每当猪产仔时,他就钻进圈舍重点看护,王德勇说:“一夜不合眼是常事,只有看着它们才会安心。”尽管满眼血丝、疲惫不堪,但看到小猪平安的那一刻,王德勇心里的石头就落了地。
天气冷了,要给猪舍加温;猪得了病,他小心伺候,四处求医问药。4年多来,在养猪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配种、保胎、繁育仔猪等经验。
如今,养殖场的效益越来越好,王德勇回想起一路打拼,心存感激地说:“林场在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我最优惠的政策,我还拿到了国家养猪补贴,这些真帮实扶让我受益颇大。”
今年春节,王德勇和家人心情倍儿爽。由于生猪行市好、价格高,养殖场年出栏100余头,获利10余万元。“养猪受市场影响大,去年收入高,前年收入一般,搞养殖也需要平常心,只有埋头肯干、咬牙坚持,生猪价格总有峰回路转的一天。”王德勇淡然地说。
自己的创业有了方向和起色,王德勇开始回报社会:他把多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无偿传授给周边职工群众,还登门进行技术指导。对有创业愿望的困难群众,他提供仔猪和养殖技术,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在他的示范引领下,伊敏林场先后有35户职工群众走上了养殖之路,职工群众干事创业劲头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