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时光邮筒”吸引“50后”市民 书信勾起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2016-05-13 10:41:3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董盈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13日讯 12日,2016黑龙江东北亚时尚文化产品博览会落下帷幕。收官日,参展观众追求时尚文化的热情并没因为阴雨天气而退却。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龙江家书”展区内刮起一股怀旧风。几位“50后”市民因“时光邮筒”活动结缘,边写信,边回忆他们年轻时那个书信传情的时代。最后将书信投入“时光邮筒”,邮寄给思念的人。

  1951年出生的李先生从朋友那听说“时光邮筒”活动,特地赶在活动结束前来到展区,写了一封“无人接收的信”,写给他已经去世的母亲。李先生在信中回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很快就写满几页信纸。提到手写书信,李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日本、韩国许多孩子小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良好的书写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家风教育对现在的孩子也很重要。当天受邀到“龙江家书”展区现场挥毫的书法家韩荣吉临时起意,拿出自己的钢笔,为妻子写信。看到李先生下笔毫不迟疑,韩荣吉说,从这位先生写字的感觉就知道,他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两人很快就找到他们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说起父母,韩荣吉还从背包中拿出父母年轻时的照片。搓煤球、打麻绳……他们感叹道,就如写信一样,在那个年代,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动手制作,人们的动手能力都很强。

  今年68岁的孙莉通过所在社区了解到“时光邮筒”活动,也来到“龙江家书”展区,现场为她的老朋友“大梅大姐”写信。看到展区前的绿色“时光邮筒”,孙女士有种久违的感觉。说到与大梅大姐的相识,孙女士充满感动。她告诉记者,1999年,她在去往秦皇岛的火车上因感冒产生呕吐,当时素不相识的大梅大姐对她悉心照顾。谈话中才知道,大梅大姐比自己大两岁,两人从此成了朋友。孙莉2003年带着外孙到秦皇岛大姐家去探望她。写这封信,是想表达对大梅大姐的感谢。今年60岁的“老司机”刘志林将现场写给老战友的信投进“时光邮筒”。刘志林说,1977年到1982年期间,他在内蒙古赤峰当兵。当时与家里联系就靠写信,一般四五天时间,信便从赤峰邮寄到哈尔滨。与当年战友已经几年没见,他在信中询问了战友的近况,表达了对战友的想念。

  此次展会上的“时光邮筒”活动告一段落,但一封封家书引发的感动与情怀余味未尽。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