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13日讯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心谋划和加快建设全市重点产业、县(市)区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咬定青山,聚焦发力,走出一条全面振兴的新路子。近日,确定举全市之力、聚焦全要素全面推进工艺陶瓷、金属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整机、基础零部件、旅游、冰雪体育(运动)、现代中药、养老、畜牧、马铃薯、食品加工十二大重点产业,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
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全市水稻面积不断扩大。
日用工艺陶瓷产业——以打造“东北瓷都”为目标,以生活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特色化为方向,以人才集聚、技术升级、研发设计、品牌提升、产业链延伸为手段,以资源整合、政策扶持为支撑,推动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走出“创新型、集约型、生态型”陶瓷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一批体现地域特色、影响力较强的日用工艺陶瓷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市日用工艺陶瓷产业在总量、结构、自主创新及与文化旅游融合等实现大突破,实现产值50亿元,安排就业8000人,实现利税10亿元,初步建成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日用工艺陶瓷生产基地、陶瓷艺术创意研发交流中心、陶瓷艺术品交易集散中心、日用工艺陶瓷实训基地和面向俄罗斯和欧洲的日用工艺陶瓷出口基地,形成涵盖研发设计—原辅料—产品生产—物流—文化旅游等各环节有机衔接、相互配套、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叫响具有地域特色的“龙瓷”“紫陶”品牌,形成齐齐哈尔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急需的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用高端金属材料、军工装备轻量化所需高端金属材料、核电大型锻件、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及特种中间合金产品,形成结构件、关键铸造等新材料。随着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适时引进先进制备、精密加工和成型技术,形成金属新材料生产、加工链条并不断延伸,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利用3~5年时间,发展金属新材料企业50户以上,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将发展高纬度地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推进经济持续、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承载,以创新为驱动,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从产品生产向装备和服务拓展、从外围向核心突破、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底,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能源高效利用、污染物防治和处置、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重点突破,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装备制造整机产业——发挥鹤城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坚持需求导向,围绕价值链形成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围绕资源链引导资金链的思路,打造齐齐哈尔装备制造整机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端重型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和农机装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相对比较优势的整机产业。增强装备制造整机企业两化融合程度,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智能制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四大传统整机企业产品结构更趋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规模,中小型整机企业集聚发展效应初步显现。经过5年努力,将新增装备制造整机企业10家,总量达到25户,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
基础零部件产业——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基础零部件(功能件)发展。深化改革,将大中型国有企业基础零部件产能释放出来,分离溢化出一批专业化基础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企业;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创新型基础零部件技术和企业前来设厂,引进生成一批基础零部件企业;延伸鹤城金属新材料产业链,支持、鼓励、引导企业以金属新材料为原料加工制造基础零部件,转型升级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5年努力,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专业化基础零部件知名企业。到2020年,基础零部件制造企业达到50户以上,力争年产值150亿元以上。
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立足市情,以产业链条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力度,丰富提升旅游功能和水平。深挖北纬47度景观产品优势,全面推进“一心、两带、十五个旅游集合区”,完善五大产业链条工程,全面立体全方位营销,全面融入“(4+1)联盟区域”、融入“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融入“东北旅游推广联盟”整体板块,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使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冰雪体育(运动)产业——充分运用冰雪体育运动未来6年的黄金发展期,积极培育和引进国内外冰雪体育运动装备、器材制造企业,鼓励企业抢占冰雪器材制造和场馆建设市场。制定雪场标准和设施标准,推动其晋升为国家标准。加快冰雪体育运动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体育运动场馆运营服务业的生成。大力培养冰雪体育运动人才,鼓励企业、社团等经济体组建各类冰雪体育运动俱乐部,引进运营公司、赛事公司和传媒公司,推动冰雪体育运动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打造冰雪体育运动赛事平台,促进冰雪体育(运动)产业发展。
到2018年,引进、培育冰雪体育(运动)产业生产企业5户以上,产业基地粗具规模,冰雪体育赛事平台初步搭建,每年举办1项高级别冰雪体育(运动)品牌赛事,产业规模达到18亿元以上。
鹤城承办多项国际体育赛事。
陶瓷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飞鹤乳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吸引国内中药生产龙头企业进驻鹤城,带动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中成药生产、仓储、物流、交易市场等全产业链配套发展。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有效促进北药种植、规模化栽培、加工生产,为健康食品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绿色食品之都”的品牌影响力。2016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每年新增面积10万亩,通过GAP认证的基地1个,引进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中药企业5户。以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新建中药饮片企业8户。
养老产业——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依托生态环境、绿色有机食品、装备制造等优势,以建设“立足本地,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生态养老城”为战略目标,实施项目推进,构建集绿色有机食品、中医养生康健、旅游休闲购物、老年服务业态化于一体的养老产业发展格局,打造“鹤寿养生地、生态养老城”的养老品牌,培育一批养老服务业龙头企业。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养老产业布局,养老产值力争达到90亿元,占GDP比重5%左右,养老产业成为鹤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现代畜牧产业——重点加快养殖基地建设,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产品品牌,拓展畜产品市场空间、加速推进“互联网+畜产品”营销、建立完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实现畜产品中远期交易、开拓畜产品国际市场。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60个。发展市辖区园区畜牧业,在完善壮大齐市奶牛产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分别建设肉牛、生猪、家禽养殖园区。
马铃薯产业——以服务现代化农业为核心,以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战略为契机,以提升种薯繁育能力为重点,抓种薯、强加工、建平台、拓基地、扩仓容,推进全市马铃薯产业化快速发展,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使马铃薯产业步入制种、种植、加工、仓储、流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层次和水平。打造马铃薯主食加工“四基地一中心”的产业链模式,扩大马铃薯主食化专用品种种植,发展新型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延长马铃薯产业链条,打造齐齐哈尔“马铃薯经济”。
食品加工业——以构建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和食品安全建设为中心,以“互联网+”与食品加工产业相结合为突破口,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依托,以引进项目、技改升级、创新营销模式为重点,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壮大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食品加工企业集群,培育具有影响力和特色的食品品牌,引导食品加工业向“产品结构多元化、品种档次高端化、产业形式基地化、生产技术高新化、企业规模大型化”方向发展,构建核心突出、园区配套、功能完善、体系完整、品牌影响力强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市食品加工企业规范整合到263户,加工能力达到1925万吨,达到满负荷加工可实现销售收入107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