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市“大处室”改革:从“权力瘦身”到“行为健美”
2016-05-16 07:31: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迟亦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6日讯(记者 迟亦达)13日,记者从哈尔滨市行政服务中心获悉,为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精简机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哈尔滨市政府率先推进了以优化处室配置、创新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大处室”改革,营造出更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今年一季度,哈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四项指标增速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哈尔滨以大处室改革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加法”;用政府系统的“权力瘦身”,换来了公务人员的“行为健美”。

  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 事权精简52.5%

  据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处处长康守龙介绍,早在2013年,哈市就从补充完善部门“三定”规定着手,推行政府职责清单管理,第一次建立起比较系统完整的政府部门职责清单档案。按照法律位阶关系自高到低详列法律、法规、规章等条款依据,确保权责清单标准统一、表述规范。在拆分细化到“唯一”的基础上,将事权精简52.5%。形成4765项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将部门每项行政权力对应落实责任,厘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实现权力与责任一一对应、深度融合,并对行政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设定了“追责情形”,并加以实施。 2015年,1311名不作为、慢作为的公职人员被行政问责。

  全面清理中介服务事项 12家“红顶中介”脱钩改制

  全面清理原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32项,保留了151项,取消了81项;重新确认了审批中介服务收费156项,并建立中介服务事项和收费项目,实行目录化规范管理。对承担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职能的18家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调研论证,制定了“红顶中介”脱钩改制工作方案,推进了12家单位脱钩改制。重新明确了部门对中介机构执业行为监管责任,将全市602家中介服务组织的名称、经营范围等信息全部公开,建立“政府部门联动,行业协会自律、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

  以“大处室”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 行政审批职能处室减少81.4%

  企业登记管理处处长姜晓娣告诉记者,政府部门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推诿扯皮、职责交叉、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冲抵了改革红利,降低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为此,哈尔滨市政府下决心“搬神撤庙”,率先推进了以优化处室配置、创新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大处室”改革,力求从根本上破解制约行政效能的“症结”,营造更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由于部门审批职能分散,企业办事需要迈多道“门槛”。为此,按照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工作由一名领导分管的原则,将市政府部门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处室由172个减少到32个,分管审批工作的领导由97名减少到32名,分别减少了81.4%和67%,极大地缩短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走廊”,审批速度不断刷新。改革中,将审批权和监管权进行分离,推进了事中事后监管。共有130多个处室剥离了审批职能,300多名工作人员离开了审批岗位转向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管理处室精简了70个,涉及的273名人员调整到了业务处室,服务企业的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充实事中事后监管力量 149名“老处长”走上“专员”岗位

  另据了解,改革中创设了正处长实职“专员”职位,用于安置撤并处室的“老处长”,重点充实事中、事后的监管力量,原来在处长岗位上的149名同志,经过培训已经走上了“专员”岗位,建立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协调、敢担当的“专员”队伍。通过处长竞聘上岗,进一步激发广大公务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担当作为的干劲。通过改革,38个市政府部门共减少内设处室151个,平均精简了28.13%,处室平均人数也由4.92名增加到8.2名。

  推进“放管服”协调发展 年减少收费2000余万元

  2013年以来,哈尔滨市政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开展行政收费项目专项清理工作,对涉企、涉农及关系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逐项清理,市本级停收5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市本级和区、县(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分别由137项减少到84项和87项,年减少收费2000多万元,哈尔滨市成为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中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最少的城市。

责任编辑:彭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