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省候鸟养老主打“绿色生态牌” 部分养老基地一床难求
2016-05-18 08:52:4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宏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8日讯 “去年住我们这里的老人,走的时候恋恋不舍,一直没跟我们断了联系。有的老人很潮,与年轻人一样天天用微信,把他们在黑龙江养老的小故事和感受都发朋友圈了,他们的朋友也跟我们联系起来了,我现在每天发微信,他们都点赞。”北大荒养老中心经理唐蓓说起她的南方候鸟老人朋友就滔滔不绝,南京的王殿忠老人和老伴赵俊方就是其中的两位。

赵俊芳半袖加外衣,向老朋友晒清凉。

王殿忠老人穿着T恤,大呼凉爽。

  近两年,我省候鸟养老打“绿色生态牌”,要求候鸟养老基地步行15分钟距离,就可看到森林摸到水,同时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我省美景美食,口口相传,吸引来很多南方候鸟老人,去年有65万飞来黑龙江避暑度假。

  朋友圈里晒美景晒天气惹得朋友羡慕嫉妒没有恨

  12日,哈市道里区机场路1051号。黑龙江农垦北大荒养老中心,经理唐蓓正与同事们一起商量南方老人来哈度假的菜单,从去年的每餐8个菜调整为16个菜,加入更多南方口味的菜肴,并整修中心设施,准备迎接老人们的到来。

  “去年在黑龙江住了两个月,吃住行都满意极了,跟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相处得跟一家人一样。”王殿忠老人对记者说:“我决定以后每年夏天都到黑龙江休养避暑。”

  翻开去年夏季住在黑龙江时他的微信朋友圈,82岁的王殿忠老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记录了他和老伴的龙江行程和每天的点滴感受,再配上两人的照片或美图美景,朋友们都很羡慕。

  照片中,王殿忠老人穿着红色T恤,精神饱满地站在树下,配文:天气凉爽,早晨四点天就已大亮,四点半太阳就已一丈多高。这里的大米透明、清香软糯,非常好吃!。另一张照片,王殿忠的老伴赵俊芳半袖外又加了外衣,配文:此照片献给我在新疆、安徽和广东的朋友们,特别是在南京、江苏的朋友们,你在烧烤和蒸笼的水深火热里煎熬,真同情你们哦!这里是真冷!不信,请看。”

  “6月份才开始逐渐进入南方老人飞来我省避暑度假的旺季,一直会持续到9月份,可现在我们养老中心的200多张床位已预订一空了。很多是去年在我们这儿住过的老人,今年早早就预定了房间。”养老中心经理唐蓓说,除了夏天气候宜人,玉米、东北大米等绿色食品特别受欢迎,很多老人走时都要带一些回家,吃完了,再打电话让工作人员帮着邮购。


 

  放弃峨眉山养老

  选择清新干爽黑龙江

  今年82岁的杨宗智老人思路敏捷、声音柔和、口齿清晰,说起去年住在牡丹江镜泊湖的感受赞不绝口,食材很新鲜,很清淡,符合老年人口味,无雾霾,空气新鲜,服务也贴心。杨宗智老人说:“我最喜欢的是,黑龙江夏季也不潮湿,就是连续下几天雨,一两天后就会恢复干爽舒适。原来每年我和老伴都去我的老家———四川峨眉山避暑,长期生活在北京,我已经不太适应四川夏季长时间潮湿的天气。今年我们又在黑龙江的养老中心预定了房间。”

  杨宗智老人还表示,她和老伴都80多岁了,膝盖不好,不能总爬楼,听从老人建议,镜泊湖怡康养老服务中心已把通往养老中心的“台阶路”改成了无阻碍坡平路。服务中心院长关杰表示,去年中心接待了78名南方老人,今年他们大部分人都愿意再回来,120张床位基本都预订完了。中心在卫生间和庭院台阶加了扶手,方便老人日常活动。一日三餐6个菜,都是营养师在争求众多南方老人意见后定下来的,北方的食材、南方的口味,很受欢迎。侯鸟养老基地打生态牌15分钟看到森林摸到水

  今夏我省候鸟养老打出的生态牌,要求养老基地临近森林水源,周边15分钟能看到林子摸到水。

  我省有独特的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等资源优势,凉爽舒适的天气、天然氧吧、绿色健康食品是特有品牌。南方候鸟老人可享受特色自然优势,品尝有机绿色食品,感受龙江特色中医中药理疗。

  去年,我省启动实施黑龙江省养老云服务平台建设,与14个省市建立关系,成立“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赴外省市举办6场候鸟式养老宣传推介会,去年夏季到我省休闲旅居老人达65万人。

  记者从省民政部门了解到,今年,我省除挖掘生态条件好的、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养老机构、农村田园村庄等养老设施外,还对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风景区中政府部门用于接待的资产进行盘活利用。目前,全省有220多处机构适合省外候鸟老人养老。

  我省还将利用两年时间对全省养老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面向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在职职工和普通高校学生等人群开展定向培训,力争实现养老机构正式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到2020年全省形成每年13000人的养老服务业人才学历教育能力。

  链接:

  候鸟养老又称“旅居养老”,与普通旅游的走马观花、行色匆匆不同,选择“旅居养老”的老人一般会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数月,慢游细品,体验区域文化,融入当地生活,以达到既健康养生、又开阔视野的目的。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