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48岁监狱民警突发心脏病牺牲在节日岗位上
2016-05-23 18:53:32 来源:东北网  作者:雷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3日讯(记者 雷蕾)5月1日晚23时30分,当大家沉浸在五一小长假的欢愉之中时,黑龙江省讷河监狱四监区副监区长杜世民却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年仅48岁。

  杜世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副科级干部,可领导却说他是监狱不可缺少的“拓荒牛”;他没做过惊天动地的事,可身边的民警却说有了他,好像雷锋在身边;他没有对家庭付出多少,可所有的亲人都不怨他,把他当成了天,比作了山;他只有初中文化,可接触过他的人却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与他谈话,心结都会被打开……

杜世民

  不甘落后的“看押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讷河监狱,条件非常艰苦。“早上3点半,晚上看不见”是当时的工作常态,“夏站三伏驱蚊虫,冬立三九顶风雪”更是看押员的真实写照。杜世民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站就是6个春秋。

  6年里,杜世民在完成好看押和警戒任务外,还留心观察管教员的管理、组织、讲评方法,勤问、多请教。收工后,杜世民自己模拟场景,对着墙壁讲评、指着电线杆布置任务、望着一大片豆田喊口号,他的努力和用心早被监区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998年1月,杜世民被抽调当上了管教员,从此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监狱人民警察。

杜世民(右二)2015年度被评为优秀监狱人民警察。

  身怀绝技的“管教员”

  改造服刑人员,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需要拿出真本事。刚刚接触服刑人员的杜世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前扛枪的时候,服刑人员都躲着自己走,现在服刑人员却天天围着自己转,这让杜世民一下乱了方寸。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思索,杜世民给自己定下了“三远三近”的原则。即:离无事献殷勤、愿意挑拨是非、油嘴滑舌的服刑人员远一点;离家里没人管没人问的“三无”服刑人员,情绪消极、顾虑重重的“心事”服刑人员,行为冲动、恶习难改的“顽危”服刑人员近一些。这个原则掌握好后,在杜世民身边影响他视线和判断的服刑人员少了,工作环境清朗了,杜世民对改造工作也开始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服刑人员张某刚满21岁,家中只有一个生病的母亲,听说母亲病情加重,张某寝食难安,消极改造,甚至萌生了一些过激的想法,杜世民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张某的母亲,并汇去了500元钱。张某感动不已,从此安心改造,提前减刑回家。类似张某这样的例子在杜世民的改造成功案例中还有很多……

  没有亲人的“三无”犯是监狱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因缺少家庭的关爱,没有对亲情的企盼,往往“破罐子破摔”,容易走极端,杜世民深知“三无”服刑人员对监狱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把“三无”服刑人员当“亲人”看,只要发现思想上有波动,他就立即进行疏导,只要知道生活上有困难,他就随时自掏腰包帮助解决。16年来,杜世民花在“三无”服刑人员身上的费用少说也有两三万元,但杜世民从没计较过。

  热心肠的“好二哥”

  杜世民在家里兄弟中排行老二,所以大家都管他叫“二哥”。在讷河监狱流行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二哥。”在同事眼里杜世民就是助人为乐的“活雷锋”,谁家有事他必到场。

  同事老胡得了肺结核,值不了夜班,但考虑监区警力少,不好意思张嘴说,大半年内杜世民看他实在不舒服时就主动替他值班,让老胡感激不已;新警小冯和小王家都在外地,2012年春节,为了让俩年轻人回家跟父母团聚,杜世民把他俩的班都包了,连续在监区值班11天,让两名新警终身难忘;年轻民警小马的母亲颈椎病手术后生活无法自理,小马因为工作无法经常回家照顾和探视,杜世民了解情况以后,主动替小马值班,并为其母亲购买了药品和营养品,小马感地流下了眼泪。

  亲人眼中的“顶梁柱”

  自从参加了工作,杜世民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家。但家人都理解他,父母心疼他,妻子不怨他,兄弟姐妹支持他,因为在他们眼里,杜世民当的是警察,干的是正事,他是全家人的骄傲。

  为了让母亲安享晚年,搬出低矮的平房,杜世民省吃俭用给老人在场部买了一室一厅的楼房,母亲有顾虑,他就骗母亲说是去给他看着点儿房子,同时为了照顾家庭环境较差的妹妹,他又以照顾母亲为由,特意让妹妹搬去和母亲同住,而平时的柴、米、油、盐杜世民早就备好了。

  杜世民的妻子王立平是老莱农场的一名普通职工,冲着杜世民的实在、厚道和上进两个人走到了一起,花开花落二十余载,她与杜世民花前月下的时候少之又少,更多的是独守空房和对丈夫上岗后的担忧,再就是独自带大儿子和孝敬双亲的辛酸。

  也许是父亲的繁忙,杜世民的儿子从小就承担起了男子汉的责任,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分成熟和稳重。虽然杜世民忙得顾不上儿子的学习,可儿子却继承了他的勤奋和好学,如今已是大连工程监理学院土木工程系一名大四学生。

  最后一天的“坚守”

  2016年5月1日这天是杜世民的正班,一大早他就赶到了监区。上午,他先是组织人员运出习艺成品并取回习艺原材料,然后对分管包教的3名服刑人员分别进行谈话教育。下午,他独自到习艺车间检验最近的习艺成品质量,一忙就是3个多小时。离开车间前,杜世民进行了细致的安全防火检查,对重点部位、警戒设施进行了认真登记核对。晚上回到监区后,他又组织当日值班民警进行了一日工作总结,并对次日工作做出安排和部署。因同班的一位老民警不适应新的监管工作形势,觉得对民警约束太多,一直有情绪,所以杜世民每次值班都把他找过来唠一会,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开导,当天也不例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谈,这名老战友内心的抵触逐渐消散。当这一切都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

  22时50分左右,分监区的民警上卫生间时,发现杜世民已经失去意识倒在了卧室地上。同事们立即将其送往狱内医院救治,当晚23时30分,杜世民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

  杜世民一生的荣誉并不多,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最优秀的民警,因为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总是把荣誉让给年轻的同事和其他人,他是台下的劳模、幕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