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儿子怕她憋闷出病,放弃新房子;儿媳妇孝敬,想吃啥给做啥
八旬老太心里美着呢
东北网5月25日讯 人过八旬,一串串脚印留下的印记,已是一本书。翻看每一页,都会有一个或让你欢笑或让你涕泪的故事。
家住龙南小区黄荣芳老人,今年82岁了,四个儿子一个赛一个孝顺。她的心里,美着呢!
听记者说照相,老人赶紧梳头:“把我照好看点”。
儿子为她“弃”新家
去年夏天,黄荣芳和大儿子一家搬到创业城,可是在龙南小区住了20多年,到一个新小区,环境陌生,人也陌生,黄荣芳天天念叨那些老姐妹。
每个周末,儿子都带她回龙南小区住一天,让她见见老姐妹,可是回到创业城,她又蔫了。
儿子怕她憋闷出病,就说:“妈,要不咱搬回去住吧。”黄荣芳一听,乐了,又能和老姐妹在一起了,当天她就开始收拾东西。
5月17日,记者在龙南小区采访时,看见黄荣芳和她的老姐妹坐在楼下聊天。
刚入夏,太阳暖暖地照在地上,几个老姐妹说着笑着,场面无比温馨。
“说搬就搬回来了,大房子也不住了,孩子们还让我当家呢!每天9点,我们5个老姐妹,在楼头集合,去景园公园遛弯。我们还一起逛集市,过马路都手牵手,可高兴了!”黄荣芳说。
曾经是个苦孩子
黄荣芳年轻时和丈夫、儿子的合影。
黄荣芳和大儿子大儿媳生活了几十年,“儿媳妇从来没给过我脸子,天天问我想吃啥,冷了给我添衣被,热了给我洗身子。”老人说她面色这么好,都是儿媳妇的功劳。
“我就四个儿子,没有姑娘,但是儿媳妇像姑娘一样疼我,我享福了!”黄荣芳见谁都夸儿媳妇的好。
黄荣芳出生在河北省定县,“小时候都是站着吃饭,一边吃,一边听外面声音,来鬼子了,就赶紧把饭碗埋起来,然后跑出村子。”在黄荣芳的记忆中,小时候过得就是这种心惊胆战的日子。 “大哥16岁的时候,被日本鬼子抓走了,再也没回来,母亲像疯了一样,哪儿人多,就跑去看,希望能碰到儿子。老乡有时候骗母亲,说有孩子的信儿了,可是混一顿吃喝就走了。”黄荣芳说。
父亲过世早,她刚读了半年书,母亲就病倒了,母亲说女娃念书没用,她就在家照顾母亲和弟弟。
1956年,一支部队驻扎在定县,有一个营长给黄荣芳介绍对象,是他们部队的一个营级干部。
小伙子老家在河北,比黄荣芳大5岁。出身苦,十五六岁,村里来了八路军,就跟着八路军走了,打了不少仗,立过不少功。
见面后,两人情投意合,不久就结了婚。
1964年,丈夫转业,带着黄荣芳和四个孩子直接来到大庆。
夫妻二人辛勤供四个儿子读书,如今,孩子们个个都有出息。
“日子好了,孩子们孝顺,我这一天心里可美了,你给我照得好看点啊!”听记者说要拍照,黄荣芳找来梳子,一边梳头一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