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理论文章
搜 索
评论:强化“链式”思维开辟振兴发展新路
2016-05-31 09:27:2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已经启动。在这个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继3月7日参加全国“两会”黑龙江代表团审议并做出重要指示之后仅仅两个多月,又亲自来到黑龙江考察并进一步做出更具体的指导。可见,党中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对黑龙江的振兴发展是何等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这为黑龙江的振兴发展指明了道路。

  以往,我们在谈到黑龙江经济的短板时,一个共识性的看法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链不完整。如果用“链”式思维来看的话,以上这些短板本质上反映的也正是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这“四链”的不完整、不对接。而在谈到黑龙江的优势时,我们曾不断强调我们有比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有大量优秀的科技人员、有许多科技发明专利、亦有较强的装备制造能力等。这些优势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各自的领域或组织中,只要能够把它们串起来就会成为一颗美丽的项链。但问题是,如果找不到一条合适而又坚固的线把它们串起来,就无法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更无法造福黑龙江人民。那么,用什么样的线才能把他们串起来?答案就是“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

  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从理论上说,这四个链应当形成两种共生关系:一个是以产业链为核心,围绕产业链发生的与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对接、互动、共生的关系。产业链的发展会在内部产生对创新的需求,进而通过创新链的作用促进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服务链、资金链也要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积极的辅助力量,共同助推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另一个则是以创新链为核心,围绕创新链发生的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的对接、互动、共生关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创新链运转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社会效用,也就是要带来满足社会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而这个目标只能通过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方式得以实现。因此,创新链必须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乃至创造新的产业。由于创新链的运行具有前期投入大、产业化前景不确定性较大、风险较高等特点,所以,在创新链向产业链转化的过程中更加离不开服务链、资金链的支持。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无论那种共生关系,创新链都必然是牵引力量,目标都是产业化发展,唯此,创新链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差别在于前一种共生关系中已经存在着一定的产业链基础,而后一种共生关系中则是打造新的产业链。当然,没有良好的服务链的辅助,没有有力的资金链的支持,任何一种共生关系都不可能有效的维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资金链的作用是渗透于其他三个链的各个环节中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时代,资金、资本已经成为其他链条有效运行的润滑剂和重要的驱动力。如果没有资金链的有效运行,其他链条的运行就会停滞,一旦资金链断裂则其他链条也必然断裂。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四个链条的关系中资金链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黑龙江已经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尤其是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第一产业和作为第二产业重要支柱的装备制造业等均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针对这种状况,就应当优先采取通过打造完善的创新链牵引它们升级发展的策略,以实现第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目标。但更加重要的是,由于黑龙江具有构建完善的创新链的良好的要素和资源,所以,应当全力打造黑龙江的创新链。而以创新链为核心的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的共生关系更应当引起黑龙江人的重视。通过创新链的牵引驱动实现新产业的发展是今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黑龙江振兴发展必须努力开辟的一条新路。如果把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看成四条线的话,一旦将它们对接起来就等于编织成一张网,有了这张网就一定能够捕捉到黑龙江振兴发展的大鱼。

  一、强化“链式”思维

  黑龙江人必须突破传统的计划思维、资源型思维的束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学习上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通过解放思想增强机遇意识、人才意识、效率意识、拼搏意识、创新意识。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首要的目的就是要转换思维方式。没有链式思维就不可能理解“链”的本质、功能和作用,就不可能从“链”的角度思考、发现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理解通过四个链的对接可以开辟出一条发展新路,更不可能找到建设这条新路的方法。以往经常出现黑龙江人拿着自己的技术与发明到别处去创业发展的情况。原因何在?说到底还是因为黑龙江的这四个链不完善,尤其是服务链、资金链不完善。而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黑龙江人缺乏链式思维,也就无从谈起去全力打造这四个链。

  二、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无论是打造完善的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这四个链,还是强化这四个链的对接,都需要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与机制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产学研的融合难以实现,进而创新链就难以形成;没有这个基础,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就是空中楼阁,进而服务链的完善就是一句空话;没有这个基础,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与限制,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就不可能实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保护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政府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保护知识产权的要求。在这方面,经过作者多次调研发现,肇源县自己创造并正在大力推广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MASS系统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MASS系统的内涵就是政府搭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平台,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由合作社的领头人(企业家)主导,将涉及农业生产链条上的各环节要素整合在这个MASS系统平台上,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这一尝试已经使当地广大农民获益从而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无论是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的建设,还是这四个链的对接需要谁去做呢?谁才是这其中的关键要素呢?是创新人才、企业家和干部队伍。创新人才是创新链的核心,企业家是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核心,干部队伍是服务链中政府要素的核心。没有创新人才创新从何而来?没有企业家企业如何发展?进而产业如何发展?没有优秀的干部队伍政府的优质服务从何而来?前面谈到,四个链的两种共生关系最终的目的都在于产业链的发展。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是由企业构成的。因此,企业家实际上就成为所有这四个链中最重要的节点。只有企业家才是能够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产生实质社会效用的人。相对来说,目前黑龙江更加缺乏的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所以,黑龙江必须更加爱护企业家,更加扶持企业家队伍的成长。

  四、培育创新链核心主体

  创新链由要素整合、研发创造、商品化、产业化(社会效用)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其实就是创新链中四个不同的社会分工。它们即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融为一体。当这四个环节独立存在时,每个环节就需要有一个主体来主导本环节的活动。这个主体可能是某一个人也可能是某一个组织。这个主体的能力将会影响到整个链的运行质量。因此,提升每个环节主体的能力是打造整个创新链的基础。目前最常见的创新链模式就是产学研结合。学校偏重原始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偏重中试与商品化、产业(企业)偏重产业化。以往这三个环节往往脱节,无法形成有效运行的创新链。原因在于各环节缺乏从“链”的角度考虑各自的发展与其他环节发展之间的关系。如果按照四个链共生发展的思维,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创新链不妨采取“官产学研”的模式。因为官(政府)在要素整合服务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当然,这其中“官”的定位必须是也只能是服务。在此基础上,各环节分别培育核心主体,然后以主体带动本环节的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依靠这个主体去实现与其他主体的衔接,从而实现整个创新链的有效运转。

  五、打造优质完善的服务链

  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的有效对接,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服务链的完善。从逻辑上来讲,服务链应当是四个链能否有效对接的最重要的基础。尤其是服务链中的政府担负着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保护知识产权的重任。这个重任的本质就是创造有利于四个链对接的软环境。如果政府不能承担好这个责任,那么服务链将会断裂,四个链对接的基础将会崩塌。在这方面黑龙江是有过深刻教训的!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专题】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

【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黑龙江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