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城建大手笔民生新高地——哈尔滨“十二五”重点城建项目回眸
2016-06-13 10:00:0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因楠 邢汉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建成后的长江路。

  机场迎宾大道竣工通车。

三合路打通工程为哈市南部区域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新增一条重要联系通道。

   黑龙江日报6月13日讯 五年一个刻度,五年一个跨越。“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战略,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基础设施总量大幅提高,城市环境明显改善,人文风貌不断重塑,城市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最近五年,哈尔滨市共新建改造道路671条,桥梁156座。同时,通过“三沟”治理打造生态廊道,通过房屋立面节能改造和泥草房改造提升人居环境,通过地下管廊启动建设疏通地下“血脉”,哈尔滨的城市功能与承载能力大步跃升。


 拓宽后的友谊路变为8车道通行,极大提升出行能力。

香福路打通工程有效地缓解了出城口交通压力。 

宣化街高架桥建成通车,与多条城市主干道路续接,形成大跨度贯通城市东西向的又一条交通主干线。 

松浦大桥建成通车给两岸带来交通顺畅和便利的同时,也拉动了两岸经济快速发展。 

阳明滩大桥使哈尔滨构建起通畅的立体交通网络,“提速”经济社会生活。 

  桥通路畅拉伸城市骨架

  纵横相连的通畅大路犹如一条条飘动的彩带,向城乡角落延伸,构筑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多样化、开放式的交通“大格局”,也将哈尔滨市带上发展“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哈市城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逐步拉开城市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两轴、四环、十射”的路网格局。五年来,哈市先后建设了长江路、征仪路、香福路、哈双南路、松江湿地旅游通道等一批外延性道路,城市外围区域路网体系得以完善。哈市还先后实施了红旗大街打通至东北新街工程、河松街打通工程、八区地道桥建设工程、哈双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职工街拓宽改造等工程,断头路、卡脖路的打通有效缓解了区域间道路互通疏解能力。

  与此同时,跨江大桥、立交桥的建设,也给市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五年间,城市建设的框架正在展开,立体交通出行逐渐成为现实。哈市先后实施了阳明滩大桥、三环路高架桥、王岗高架桥、学府路立交桥、群力高架桥等路桥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纽带”。五年来,哈市共新建改造道路671条,建设桥梁156座,全面提升了老城区路网承载能力,改善了城市中心区交通环境。


 “三沟”综合治理,让何家沟再现碧水穿城的美景。 

  改造后的长青公园。 

  治理“三沟”打造生态廊道

  城市,无水不秀。“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加快推进“三沟”综合治理。通过实施河道整治、景观绿化、路网建设、清水水源等4项工程打造自然驳岸为主的生态河道。2015年哈市再次完成马家沟清水景观工程,清水潺潺、波光粼粼的马家沟穿城而过,为城市增添了灵动之美与勃勃生机。

  2010年初,哈市抓住国家治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这一契机,将“三沟一河”综合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历经3年时间,“三沟”综合治理结束了内河污染松花江水体40年的历史。2013年,何家沟综合整治工程荣获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5年,哈市启动马家沟清水景观工程,以文道桥至宣化桥的主城区段为重点,全线新建慢行道路8公里,同步完成临河的复兴街、耀景街等城市道路拓宽改造。目前,马家沟沿线已完成贯通文道桥至宣化桥全线的道路及相应桥梁、广场、绿化工程建设,形成了下穿宣化、宽城、大成、果戈里、中山、海城、复华及教化等城市主干路的沿河慢道体系,改善了两岸出行条件,并为两岸居民提供了较好的休闲健身空间和临河生态景观廊道。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升百姓幸福感。

南岗区红旗乡广场建设。 

  老房穿“新衣”人居环境有品位

  穹顶、尖塔、欧式廊柱……走在哈尔滨市西大直街等路段,随处可见一座座有着浓郁欧陆风情的建筑。与路桥建设同步推进的房屋立面节能改造工程,使许多街区环境出现了“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根本性转变,使城区呈现出一个个“新路、新房、新面貌”的建筑风貌景观区。

  “十二五”期间,哈市重点实施的经纬街、友谊路两侧及学府路、东西大直街等重要街路沿线和城建重点项目节点周边临街既有建筑装饰性节能改造,打造出欧陆风情和滨水文化浓郁的城市环境。房屋“旧貌换新颜”,冬季保暖效果也得到大幅提升,改造后的既有建筑室内温度平均提高4℃,改善了改造区域的建筑功能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据哈市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五年间,哈市共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累计完成1930余万平方米,惠及25.4万居民家庭。

  同时,哈市惠民工程的触角也延伸至村屯,“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小城镇建设、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村镇建设工作,农村面貌有较大程度改观。泥草房改造完成27.5万户,1625万平方米;村镇道路硬化完成1461公里,新增排水管线32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农户住房安全隐患,基础设施功能得到提升,村镇环境明显改善。全力打造了一批省内优秀的示范村镇,引领全市村镇建设稳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整体提高,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地下综合管廊破解“马路拉锁”难题。 

  打通地下“血脉”提升管网承载力

  地下管网是一座城市的地下“血脉”,是一座城市安全高效运行的“生命线”。为此,“十二五”期间哈市加大老旧管网改造力度,以“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新区管网扩容发展、整体源头优化布局”为发展方向,本着“统筹谋划、服务发展、新老结合、适度实施”的原则,重点实施了源网工程建设。启动建设了67座厂站,新建改造各类管线2400.77公里。其中香坊区、平房区完成老旧管线改造494公里,智慧管网信息系统完善自动辅助设计,实现了专网实时互联、数据在线互动。源网建设工程进一步解决了城市源网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地下管网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地下管线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使城市地下管网管理更加透明化、科学化。

  2015年,哈尔滨市被国家确定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创新机制,破解融资难题,多部门通力配合,目前,已完成红旗大街区域1.7公里的建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