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老手艺——鹤城那些即将消失的行当
2016-06-24 09:03:18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苏贺楠 马林 吴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4日讯 时光如白驹过隙,若干年前,齐齐哈尔大街小巷举目可见的一些诸如照相馆、锔瓷器、打洋铁、修钢笔、刻石碑等老店铺、老手艺如今已渺然难寻,即将成为消失的记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事这些“老手艺”的人们,或因为传承、或因为眷恋、或因为生计而坚守在自成一方的天地里。

①作为齐齐哈尔惟一的“锔匠”,乔先生在社会上不为人知,但在国内“锯匠圈里”却声名显赫。锔瓷器、锔茶器、锔玉器、锔金银器,贵重收藏品的制作、修缮与保养是他拿手的绝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可是如今有哪个年轻人愿意踏踏实实坐下来学?

  ②“焊洋铁壶是门真正的手艺,在工厂学徒就学了六年,我焊的洋铁壶,保你再用个三五年。如今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修补过铁皮水壶了,想来以后也不会再有人找我修。”刘师傅说。

  ③闯荡“江湖”五十一年的“断指刀客”因磨刀而断指,却又因断指而更爱磨刀,老赵与刀为伴,一双不完整的手,磨出一把把锋利的刀。

  ④“数码相机坏了,换件就行。全机械构造的老相机就麻烦了,你得拆开一点一点的弄。酒精炉、焊锡、万用表,老物件就得用老工具、老方法来修。”房明说。

  ⑤63岁的老裁缝史大姐从业40年,手中裁剪、做出的衣服不计其数,使用过的缝纫机从纯手动的“飞人牌”、“蜜蜂牌”更新到现在的半自动机器,惟一不变的就是从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品质,精湛的做工让她顾客盈门。

  ⑧八十三岁的王会山老人,从十七岁开始刻石头,六十六年过去了,最喜欢看的是飞溅的碎石;最喜欢听的是清脆的斧凿碰击声;最喜欢闻的仍然是略有呛人的石沫味儿。

 

  ⑦修伞工宋女士说:“一把百十来元的伞坏了,我只要几毛钱的配件再修补一下,就和新的一样,你说省钱不?”

  ⑥随着“砰”的一声响和窜起的白烟,一炉新鲜爆米花出炉啦。因为手艺好,人也开朗随和,老刘深受附近居民的欢迎。

  ⑨一副老花镜、一只独眼透镜,让钟表的构造在石志颖老人的面前纤毫毕现。从14岁学徒开始,59个春秋过去,衣食无忧的他依然割舍不下对手艺的热爱与眷恋。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